含羞草,別名又叫知羞草、怕羞草、喝呼草、怕丑草、望江南、懼內草、感應草。,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全草。夏秋采,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含羞草的葉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器官叫“葉枕”,葉枕內生有許多薄壁細胞,這種細胞對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葉子被觸動,刺激就立即傳到葉枕,這時薄壁細胞內的細胞液開始向細胞間隙流動而減少了細胞的膨脹能力,葉枕下部細胞間的壓力降低,從而出現葉片閉合、葉柄下垂的現象。經過1-2分鐘細胞液又逐漸流回葉枕,于是葉片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含羞草的葉子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含羞草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對外界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因為,含羞草原產于熱帶地區,那里多狂風暴雨,當暴風吹動小葉時,它立即把葉片閉合起來,保護葉片免受暴風雨的摧殘。
【性味】甘、澀,涼。有小毒。
【性味】甘,寒,有毒。
1.《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寒。"
2.《南寧市藥物志》:"甘,寒,有小毒。"
3.《實用中草藥》:"性微寒,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用于感冒,小兒高熱,急性結膜炎,支氣管炎,胃炎,腸炎,泌尿系結石,瘧疾,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瘍腫毒。
1.《生草藥性備要》:"止痛消腫。"
2.《本草求原》:"敷瘡,"
3.《嶺南采藥錄》:"治眼熱作痛。"
4.《南寧市藥物志》:"清肝火,治小兒疳積,肝火上亢,外治瘡瘍作痛。"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安神鎮靜。"
6.《實用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深部膿腫,腸炎,胃炎,疝氣,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5~8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含羞草的作用:
1.治神經衰弱,失眠:含羞草一至二兩(干品)。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帶狀皰疹:含羞草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將根部泡酒服用或與酒一起煎服,可治風濕痛、神經衰弱、失眠等;
4.與瘦豬肉一起燉煮食用,可治療眼熱腫痛、肝炎和腎臟炎;
5.葉片的鮮品搗爛,可敷治腫痛及帶狀皰疹等,頗具止痛消腫之效。
6. 小兒高熱: 含羞草9克。水煎服。
7.慢性氣管炎: 含羞草根(鮮)100克,紅絲線根(鮮)18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 治急性肝炎: 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
9. 治急性腸炎: 含羞草60g。水煎服。
10. 治胃腸炎、泌尿系結石: 含羞草15g,木通10g,海金沙10g,車前草15g。水煎服。
11.治勞傷咯血: 含羞草9g,仙鶴草、旱蓮草、藕節各15g。水煎服。
或含羞草、姜黃各等量研末,每次1.5~3g,每日2次,酌情加酒沖服。
12.治神經衰弱,失眠: 含羞草98,夜交藤30g。水煎服。
13.治神經衰弱: 含羞草30g,遠志9g,酸棗仁9g。水煎服。
14.治無名腫毒,帶狀皰疹: 鮮含羞草全草(或鮮葉)適量,搗爛敷忠處。
15. 治跌打損傷: (1)含羞草、伸筋草各15g。煎水,加酒少許溫服。
(2)含羞草60g,元胡9g。研末,酒拌勻外敷。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另含含羞草堿、含羞草堿o-β-D-葡萄糖甙。葉含類似肌凝蛋白的收縮性蛋白質。種子含油約17%,性質類似大豆油,油中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0.4%、亞濁酸51%、油酸31%、棕櫚酸8.7%和硬脂酸8.9%,另含不皂化物質2.5%,主要為甾醇。
含含羞草堿之植物,馬、驢等動物食之可致脫毛。含羞草堿可看作一種毒性氨基酸,結構與酪氨酸相似,其毒性作用乃由于抑制了利用酪氨酸的酶系統,或代替了某些重要蛋白質中的酪氨酸的地位所致。飼料中含0.5~1.0%的含羞草堿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長停滯、脫發、白內障。人食入含有此堿之植物,可致頭發突然脫落。它能輕度抑制堿性磷酸酶,對含金屬的酶系統抑制不顯著。其低鐵復合物毒性遠較為小。酪氨酸大量可拮抗含羞草堿對大鼠生長的抑制作用。
本品有麻醉作用,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