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須根,是生長在三七主根上的須狀根,須根常纏繞成疏松團狀。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斷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氣微,味苦、回甜。三七須根含有三七皂甙、黃酮、三七素、多糖等多種有效成分。
三七根之作用與三七相同,生打熟補,可磨粉、可泡酒、可煮湯、加入豬排骨中,雞肉中煮食,味鮮略苦,回味清涼,長期服用對人體有雙向調節之功效,生血活血,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液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是心絞痛和冠心病患者的極佳良藥,堅持長時間服用,可以延緩衰老,達到美容養顏返老還童之境界。早在明朝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三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人參屬植物。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葉曾有過論述,三七其有效成分之高,遠遠超過人參和西洋參。三七是名副其實的人參之王,是補品中極佳之物。
10.三七根中分離得谷β-谷甾醇,谷甾醇具有降血脂及抗皮膚潰瘍等作用。
11.1993年,楊平等學者從三七根的脂溶性部分分離得到一種塊烯類化合物-人參塊烯三醇。藥理研究表明,該化合物具有較強的防癌和抗癌作用。
三七“生打熟補”,即生三七活血化瘀功能明顯,熟三七補益功能明顯。三七須根建議熟用,做成“三七燉雞”或者“三七燉排骨”。
三七燉雞做法
原料:三七須根10克,母雞1只,調料適量。
制做方法:三七須根浸泡30分鐘,母雞去毛雜,洗凈。將三七須根與雞同置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燉沸后,加蔥、姜、椒、鹽各適量燉至雞肉爛熟后即可食用,每周1-2次。
功用:益氣活血、化淤止痛,適用于血淤腹痛,產后惡露不盡,腹痛,痛經等。
三七須根燉雞或燉排骨
方法:將三七須根( 20 克)放入冷水中浸泡 20 分鐘左右,加雞肉或排骨( 500 克)、鹽少許用文火燉 1 - 2 小時即可食用。 有益氣養血、治療崩漏、產后虛弱、自汗、盜汗、有滋陽強壯作用。也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酸軟無力等癥。
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