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茶,又稱為剃刀柄、蟲草、金劍草、咸魚草、百勞舌、鯪鯉舌,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葫蘆茶,以全株入藥。夏秋采收,洗凈切細,曬干。鮮用隨時可采。干燥全草,莖多已折斷,長約30厘米,粗約0.5厘米。老莖紅褐色,細莖紅棕色,三角狀,棱上被粗毛。葉片紅棕色,革質,葉柄具翅,與葉片相連。氣香,味微甘。以葉多、干燥、色青帶紅、無粗梗者為佳。葫蘆茶具有清熱,利濕,消滯,殺蟲的功效。
【性味】苦澀,涼。
1.《生草藥性備要》:"味澀,性平。"
2.《南寧市藥物志》:"澀微甘。"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微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滯,殺蟲。治感冒,咽痛,肺病咳血,腸炎,痢疾,黃疸,風濕關節痛,鉤蟲病,妊娠嘔吐,小兒疳積,瘡疥。
1.《生草藥性備要》:"消食殺蟲,治小兒五疳,作茶飲。"
2.《本草求原》:"退黃疸。"
3.《嶺南采藥錄》:"瘡久有蟲,敷之。解熱毒,去疳積。""治勞傷吐血。"
4.《南寧市藥物志》:"殺蟲,清熱,止渴。治疝氣,疳積。煎水洗瘡疥,止痕癢。"
5.《嶺南草藥志》:"消暑,清熱,利尿。"
6.《閩東本草》:"解肌達表,健脾開胃,潤肺生津,強筋骨,除風濕。"
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利水消滯,殺蟲防腐。制茶用于感冒發燒、咽喉腫痛,預防中暑;煎水治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腸炎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兩。外用:搗汁涂或煎水洗。
葫蘆茶的作用:
1.治咽喉腫痛:葫蘆茶二兩。煎水含咽。(《嶺南草藥志》)
2.治硬皮癥:葫蘆茶、拔膿膏(蕁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鹽搗爛敷患處。(《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資料選編》)
3.治妊娠嘔吐:葫蘆茶一兩(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選編?婦產科》)
4.治產后瘀血痛:鮮葫蘆茶全草五錢至一兩。杵爛,酌加米酒燉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經病。(《閩東本草》)
5.治暑季煩渴:葫蘆茶,煎成日常飲料,以代茶葉。能解暑清熱止渴。(《嶺南草藥志》)
6.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蘆茶干全草二兩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7.治痢疾:葫蘆茶全草、細葉扯頭孟根各二至三兩。加雞蛋一個同煎,煎至雞蛋熟時,將蛋殼除去再煎,加生鹽調味,湯蛋同服。(《嶺南草藥志》)
8.治風濕性關節酸痛:葫蘆茶莖,每次二兩,合豬腳節燉服。(《泉州本草》)
9.治癰毒:葫蘆茶葉搗絨,取汁滴于傷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適量。(《貴州草藥》)
10.治蕁麻疹:葫蘆茶鮮莖、葉一兩。水煎服;或用鮮全草適量,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治療鉤蟲病:取葫蘆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分兩次于早晚空腹時服。治療276例,治愈(服藥1劑,10天后大便鏡檢蟲卵陰轉)183例,無效93例。副作用少,僅個別病例有惡心、嘔吐現象。
葉含鞣質(tannin),二氧化硅、氧化鉀。
煎劑用平板紙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蘆茶是一種夏季十分常見的中草藥,它性味甘涼、用途廣泛,能醫治感冒、傷暑、發熱煩渴、咽喉腫痛、濕滯食滯、小兒疳積、黃疸、痢疾、腎炎水腫、尿路感染、乳糜尿、鉤蟲和肝吸蟲病。民間還用它治療過食菠蘿而引起的腹痛下利和妊娠嘔吐。
玉盤葫蘆茶
葫蘆茶原料:烏龍茶25克,干荷葉25克,陳葫蘆10克,橘皮5克。
葫蘆茶制法:將干荷葉、陳葫蘆、橘皮共研為細末,混入茶葉中。
葫蘆茶用法:欲飲時,可取少量沖泡,反復沖泡至茶水清淡為度。
葫蘆茶燉水鴨
材料:葫蘆茶1~2節、水鴨1只、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葫蘆茶用1250毫升(5碗量)沸水分次泡,合茶液于燉盅內,并用煲湯袋盛茶葉,與宰洗好并去內臟、尾部,經“飛水”后的水鴨,洗凈的豬瘦肉一起放進燉盅內。加蓋隔水燉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3~4人用,茶葉棄之,水鴨可撈起切塊拌鹽醬油佐餐用。
葫蘆茶煲冰糖
養生功效:葫蘆茶煲冰糖,有清熱解暑,利濕消滯,祛積殺蟲的功效。民間常用以治療肺熱咳嗽、傷暑口渴、咽喉炎、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癥。
配料功用:葫蘆茶,性味苦澀、涼,入肺、脾、胃經。功能清熱,利濕,消滯,殺蟲!渡菟幮詡湟氛f它“消食殺蟲,治小兒五疳,作茶飲”!赌蠈幨兴幬镏尽酚涊d它有‘殺蟲,清熱,止渴”的功用,《閩東本草》認為它能“解肌達表,健脾開胃,潤肺生津,強筋骨,除風濕”。
冰糖,為白砂糖煎煉而咸的冰塊狀結晶,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嗽,化痰涎!峨S息居飲食譜》記載它能“治小兒未能谷食,久瘧不瘳”。
分量和烹制食用方法:每次用葫蘆茶30?50克,冰糖適量,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飲用。
中醫上認為葫蘆茶屬于清熱燥濕的藥材,建議生活中若是身體虛寒以及體內虛火旺盛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這種藥材,避免身體不舒適的情況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