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別名又叫:馬纓丹、紅彩花、頭暈花、山大丹、大紅繡球、珊瑚球、如意花等,為馬鞭草科馬櫻丹屬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直立或半藤狀灌木,高可達2米,有強烈臭氣,全株被短毛。莖枝常有下彎鉤刺。葉對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四季開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腳碟狀,4~5裂,有紅、粉紅、黃、橙黃、白等多種顏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質,成熟時紫黑色。五色梅具有消腫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
【性味】苦,寒。
1.《南寧市藥物志》:"苦,平,無毒。"
2.《廣西中藥志》:"味苦,性寒,無毒。"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涼。"
4.《廣西中草藥》:"味微甘辛,性涼。"
【歸經】 大腸經
【功能】消腫解毒,祛風止癢。
【主治】治癰腫,濕毒,疥癩,毒瘡。
1.《嶺南采藥錄》:"洗濕毒疥癩。"
2.《南寧市藥物志》:"葉:治疥癜毒瘡,跌打止血;ǎ嚎芍寡。"
3.《廣東中藥》:"祛風止癢,消腫止痛,散毒,敷大腸瘍癰。"
4.《廣西中草藥》:"全草:退熱,殺蟲止癢,消瘡瘍。"
五色梅的作用:
1.治毒核癥:臭金風葉搗爛,取自然汁,用雙蒸酒沖服。又將葉搗爛,加紅糖、冰片少許,敷于核上,不時轉換,即可清涼止痛。(《嶺南采藥錄》)
2.治筋傷:毛神花鮮葉搗碎,擦患處,然后以渣敷之。(《閩南民間草藥》)
3.治皮炎、濕疹瘙癢:馬纓丹新鮮枝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扭傷;馬纓丹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感冒風熱:五色花葉一兩,山芝麻五錢。水煎,日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沖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體弱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