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拼音讀:Mù Xu,別名又叫:三葉草、牧蓿、木粟、懷風、光風、連枝草、光風草、南苜蓿、金花菜、草頭、母齊頭、黃花草子、磨盤草子、黃花菜。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苜蓿實際上是苜蓿屬全部植物的一個統稱,也有的地方把這種植物叫做“三葉草”。苜?梢哉f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除了可以當做食物進行直接食用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多種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性味】苦,平。
1.《別錄》:"味苦,平,無毒。"
2.《千金?食治》:"苦,平,澀,無毒。?
3.《日華子本草》:"涼。"
4.《本草衍義》:"微甘,淡。"
【歸經】:脾;胃;腎經
【功能】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
【主治】主尿結石;膀胱結石;水腫;淋癥;消渴。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4.《現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石。"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苜蓿的作用:
1.治膀胱結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2.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服用。(《吉林中草藥》)
3.風濕筋骨痛,神經痛:野苜蓿5錢,水煎,一日分2次服。
4.黃疸型肝炎:野苜蓿、茵陳各15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5.白血。阂败俎25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以上寧夏中草藥資料)。
6.毒蛇咬、蜈蚣及黃蜂蜇:鮮草搗爛,涂敷傷口(江西草藥資料)。
7.防止出血:對于一切出血侯征,例如鼻血、吐血、咳血、便血等,可以使用苜蓿進行止血。這是因為苜蓿里面含有維生素K,維生素K具有止血的作用,能夠幫助血液凝固。苜蓿是所有食材中維生素K含量比較高的食物。
8.清內熱:苜蓿是涼性食物,進行之后,能夠清除內火 ,特別是在燥熱的季節,如果吃一些苜蓿佐餐的話,效果非常好。
9.預防便秘:苜蓿中的粗纖維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從而減少糞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從而起到預防便秘的作用。
10.鮮苜蓿汁:鮮南苜蓿90~150克,搗爛,絞取汁液服?杉舆m量蜂蜜調味。鮮苜蓿有較好的清熱利尿、能淋的功效。用于濕熱小便不利,或石淋,尿澀,小便淋瀝作痛,F用于尿路結石。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胡蘿卜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卜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產,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系,有時產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鹽漬制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
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凈后,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
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
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
涼食苜蓿:北方,如山東各地,于農歷二月上旬摘其葉莖的前三四節,清水沖洗干凈后,開水焯熟,再入涼水浸泡十余分鐘以增其鮮,而后可雙手輕搓去除部分汁液。備小蔥花、姜絲,熱油澆過后加食鹽、涼拌醋及蒜泥等調味品,調勻入味后既可食用。味鮮美,爽口清脾,是家庭餐桌上很好的一道小菜兒,用來下酒亦出其佳效。
苜蓿餃子。新疆地區人民群眾有春季采摘苜蓿嫩尖做餃子嘗鮮的習俗。做法如下:每年4-5月苜蓿葉嫩牙鮮之時將其采摘回家,洗凈后先用開水迅速焯一遍撈出,再用冷水漂洗一遍,將水分擠盡后,與事先準備好的豬肉、羊肉餡、色拉油、鹽、蔥、姜末等拌勻調制自己喜好的口味,然后用搟好的面皮包成餃子,下鍋煮熟后,沾上蒜醋汁食用,其味鮮美。在新疆,苜蓿餃子已成為南北地區各族群眾普遍喜好的春季美食之一。
苜蓿炒食比較好,一般人群都是可以食用,特別是對于患有氣管炎、貧血、惡性貧血、支氣管炎、濕熱、黃疸、腸炎、便秘、腸出血等患者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不過尿路結石、大便溏薄患者最好不要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