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菜,拼音讀:Jì Cài,別名又叫:薺、靡草、護生草、羊菜、雞心菜、凈腸草、上e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頭草、地米菜、雞腳菜、假水菜、地地菜、煙盒草。為十字花科薺菜屬植物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以全草入藥。春末夏初采集,曬干。干燥的全草,根作須狀分枝,彎曲或部分折斷,淡褐色或乳白色;根出葉羽狀分裂,卷縮,質脆易碎,灰綠色或枯黃色;莖纖細,分枝,黃綠色,彎曲或部分折斷,近頂端疏生三角形的果實,有細柄,淡黃綠色。氣微,味淡。以干燥、莖近綠色、無雜草者為佳。薺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性味】甘,平。
1.《別錄》:"味甘,溫,無毒。"
2.《千金?食治》:"味甘澀,溫,無毒。"
3.《日用本草》:"味辛甘,涼平。"
【歸經】1.《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
2.《本草撮要》:"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經。"
【功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主治】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疼痛。
1.《別錄》:"主利肝氣,和中。"
2.《藥性論》:"燒灰(服),能治赤白痢。"
3.《千金?食治》:"殺諸毒。根,主目澀痛。"
4.崔禹錫《食經》:"補心脾。"
5.《日用本草》:"涼肝明目。"
6.《綱目》:"明目,益胃。"
7.《現代實用中藥》:"止血。治肺出血,子宮出血,流產出血,月經過多,頭痛、目痛或視網膜出血。"
8.《陸川本草》:"消腫解毒,治瘡癤,赤眼。"
9.《南寧市藥物志》:"治乳糜屎。"
10.《廣西中藥志》:"健胃消食,化積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搗敷或搗汁點眼。
薺菜的作用:
1.治痢疾:㈠薺菜葉燒存性蜜湯調(服)。(《日用本草》)㈡薺萊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2.治陽癥水腫:薺菜根一兩,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3.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甜葶藶(紙隔炒)、薺菜根等分。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三因方》葶藶大丸)
4.治內傷吐血:薺菜一兩,蜜棗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崩漏及月經過多:薺菜一兩,龍芽草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6.治暴赤眼、疼痛磣澀:薺菜根,搗絞取汁,以點目中。(《圣惠方》)
7.治眼生翳膜:薺菜不拘多少,洗凈,焙干,碾為末,細研,每夜臥時,先凈洗眼了,挑半米許,安兩大眥頭,澀痛莫疑。(《圣濟總錄》)
8.治小兒麻疹火盛:鮮薺菜一至二兩(干的八錢至一兩二錢),白茅根四至五兩。水煎,可代茶長服。(《福建民間草藥》)
薺菜所含的薺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縮短出血及凝血時間。薺菜含有乙酰膽堿,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還有降血壓的作用。薺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夠消炎抗菌,有增強體內維生素C的含量,還能抗病毒,預防凍傷,對糖尿病性白內障病人也有療效。薺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薺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防止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消化道中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可預防胃癌和食管癌。薺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食用后可增強大腸蠕動,促進排泄,從而增進新陳代謝,有助于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薺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因胡蘿卜素為維生素A原,所以是治療干眼病、夜盲癥的良好食物。
薺菜炒雞蛋
1、新鮮的薺菜炒雞蛋特別好吃,在炒雞蛋以前,需要把薺菜去掉老葉和枯葉以及其他雜質,并用清水洗凈控干水分,然后再用刀把它剁成碎末。
2、把雞蛋磕開,倒入到既拆磨中,再加入少量食用鹽和少量清水,調勻以后得到蛋液,在炒鍋中放食用油,加熱以后把蛋液入鍋,快速翻炒,炒成塊狀以后直接出鍋就可以。
薺菜煎餅
1、薺菜還可以煎餅吃,在制作時需要準備新鮮薺菜300克,面粉適量,雞蛋兩個,食用鹽和食用油各適量準備一些。
2、把薺菜洗凈以后,剁成碎末,加入食用鹽腌制半小時,再放入適量面粉與清水,然后磕上雞蛋調成比較稀的面糊。
3、在平鍋中放油加熱以后,放適量的面糊,攤成餅狀,煎到兩面金黃以后取出,這時自制的薺菜煎餅也就做好了。
薺菜豆腐湯
1、把新鮮薺菜與豆腐一起做湯也很好喝,制作時需要準備薺菜一百五十克,豆腐一百克,香油和雞精以及水淀粉都適量準備一些。
2、把薺菜洗凈以后,切成小段兒,豆腐也切成小塊兒,在鍋中放清水加熱以后放入豆腐一起煮開,再加入準備好的薺菜段和少量雞精,與食用鹽一起煮開,再煮制5到10分鐘,煮好以后加適量香油和胡椒粉提味即可。
豬肉薺菜水餃
材料
豬肉、薺菜、豆腐干、雞蛋、面粉(高筋面粉) 、蔥、姜、蒜、香菜、料酒、陳醋、白醋、老抽、生抽、麻油、五香粉、胡椒粉、白糖、鹽。
做法
1、盆里放面粉加水揉成面團上蓋餳20分鐘以上(可放些高筋面粉餃子皮會更筋道,冬天加溫水,水量可以分幾次加至軟硬適中,揉到不粘手)。
宜食
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病癥患者宜食。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病癥患者也宜食。
忌食
便清泄瀉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此外,患有目疾、瘡瘍、熱感冒等病癥者或體弱者也不宜食用,便溏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