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草,別名又叫:地生姜、柏枝草、香草、靈芝草、小姜草、小香草,為唇形科姜味草屬植物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 Benth.的全草。全體有姜氣味,莖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長柔毛。葉對生,小而密集;葉片卵圓形,長4~7毫米,寬2~4毫米,先端尖,基部渾圓,全緣,上面被細柔毛,下面除葉脈有毛外,其余無毛,有多數棕黃色腺點;葉柄長約1毫米。姜味草具有溫中,理氣,止痛的功效。
【性味】苦辛,溫。
1.《滇南本草》:"性大溫,微辛。"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微苦,有姜味。"
【功能】溫中,理氣,止痛。
【主治】治吐逆,噎膈,胃痛,腹痛,寒疝疼痛。
《滇南本草》:"燥脾暖胃,進飲食,寬中下氣。療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痛,胸膈氣脹,肚腹冷痛,嘔吐惡心,噎膈翻胃,五積六聚,痞塊疼痛,男子寒疝痕疼,婦人癥瘕成痛。"
姜味草的作用:
1.治胃氣,面寒疼痛:姜味草為末。熱酒服。(《滇南本草》)
2.治胃寒氣滯疼痛,氣食飽脹:姜味草,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3.治心積:姜味草三錢,石菖蒲一錢,甘草一錢,厚樸一錢,草豆蔻二錢。共為末。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為丸亦可。(《滇南本草》)
4.治肝積:姜味草三鑰,青皮五分,川芎二錢,柴胡一錢,小茴香二錢,草豆蔻三錢。共為末,或為丸。滾水點酒服一錢。(《滇南本草》)
5.治脾積:姜味草三錢,吳萸二錢,草豆蔻二錢,吳神曲二錢,甘草五分。共為末,或為丸。滾水點酒服。(《滇南本草》)
6.治肺積:姜味草二錢,姜黃二錢,白豆蔻二錢,木香五分。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滇南本草》)
7.治腎積:姜味草三錢,益智仁二錢,沉香二錢,荔枝核七個(焙)。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滇南本草》)
8.治寒疝疼痛:姜味草為末。滾水點酒服。(《滇南本草》)
9.治疝氣痛:姜味草一錢,倒提壺三錢,荔枝核七枚。共研末。每用五分,與糯米白酒蒸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10.治小兒蟲犯肚腹,疼痛或嘔吐或瀉:姜味草五分。點酒服。疼止盾,服下蟲散下蟲。(《滇南本草》)
11.(奇方) 治五積六聚,痞塊疼痛。
。ㄑa注) 五積痞塊久積,蓋因陰陽不和偏盛,臟腑虛弱,風邪搏之,客邪不受,氣郁痰結而成;或瘀血閉滯,留住而成積聚之癥矣。
12.臍上疼走上至心下,脹疼一陣,冷汗遍體,令人心煩。從心下痛走至臍,令人腹脹,大便急而不下,氣疼一陣,冷汗遍身,手足俱冷。
姜味草(三錢) 石菖蒲(一錢) 甘草(一錢) 濃樸(一錢) 草豆蔻(二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為丸亦可。
13.寒乍熱如瘧狀疼痛,口吐酸水,腰背把住,酸困難以屈伸自汗,手足冷。
姜味草(三錢) 青皮(五分) 川芎(二錢) 柴胡(一錢) 小茴香(二錢) 草豆蔻(三錢) 共為末,滾水點酒服一錢,或為丸。
14.進,久不愈,令人大便成瀉,喜飲熱而惡寒冷。
姜味草(三錢) 吳茱萸(二錢) 草豆蔻(三錢) 吳神曲(二錢) 甘草(五分) 共為末,滾水點酒服,或為丸。
15.嗽吼喘,或成肺癰,右邊腰間把住酸疼。
姜味草(二錢) 姜黃(二錢) 白豆蔻(二錢) 木香(五分)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
16.氣。發時令人疼痛,腰難屈伸,骨痿消瘦,面色焦黃。
姜味草(三錢) 姜智仁(二錢) 沉香(二錢) 荔枝核(七個焙)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
17.姜味草單劑為末,滾水點酒服。
。ㄆ娣剑 治小兒蟲犯,肚腹疼痛,或嘔吐或瀉。
姜味草(五分) 點酒服,疼止后,服下蟲散下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姜味草酒
姜味草、白酒各適量。
做法:將姜味草研末備用,每次取藥末3克放入小碗內,以滾水點酒服。
姜味草的副作用一:對人體有刺激作用
姜味草的別名是香草,是常用的香料元素。其主要化學成分有苯甲醛,適當使用有助于怡神靜心,且會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一旦過度則會造成呼吸道粘膜粘連,對皮膚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嚴重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姜味草的副作用。
姜味草的副作用二:陰虛患者不宜食用
陰虛常常表現為盜汗、頭暈耳鳴等癥狀,這一些會與姜味草所適用的病癥相類似,但是病理卻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因為陰虛者需要的是滋陰類藥物,如果長期使用姜味草這類溫熱藥物不僅不會使癥狀緩解,還會引起姜味草的副作用而有加重的風險。這警惕我們有病不可亂投醫,一定要明白病因才可對癥下藥,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姜味草的副作用三:會導致身體內部失調
其實大家對姜味草的功效都很贊同,但凡事不可偏廢。從中醫角度來說,長期食用該類溫熱性藥物或者食物會使得體內陰陽失調,這便是招了姜味草的副作用,之后的癥狀除了上文所述盜汗等情況之外個人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會出現暴躁、易怒等心理問題,影響個人的生活和工作。
總之,姜味草雖然在治療常見病上有顯著療效,但是生活中不能長期食用,否則會遭到姜味草的副作用的反噬。在飲食中應該學會合理搭配,熱性和涼性食物互補方能達到藥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