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藥,別名又叫:淡花當藥、獐牙菜、加達、水黃連、紫花當藥、地格達等,為龍膽科植物北方獐牙菜的全草。全草長20-40cm。莖纖細,多分枝,具4棱,淺黃色,有時略帶紫褐色。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2-4cm,寬3-10m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柄。有時在頂部或葉腋可見聚傘花序;ü诘{紫色,5深裂,基部內側有2個腺體,其邊緣有流蘇狀毛。氣微,味微苦。當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健胃的功效。
【性味】苦;性寒
【歸經】肝;胃;大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健胃。
【主治】主骨髓炎;咽喉炎;扁機體炎;結膜炎;肝炎;消化不良;痢疾;瘡癰疥癬;毒蛇咬傷。
據《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記載:“清濕熱,健胃;主濕熱黃疸,脅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或研末沖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外搽。
摘錄《華本草》
當藥的作用:
1.治急、慢性細菌性痢疾,腹痛:當藥三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2.用量6~12g,兒童酌減。用治濕熱黃疸,脅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
全草含當藥苦苷2%~4%,龍膽苦苷,龍膽堿即秦艽堿,龍膽蒽醌,齊墩果酸,當藥素,異葒草素,異牡荊素,雛菊葉龍膽酮,當藥?噸酮,甲基當藥?噸酮,甲基雛菊葉龍膽酮,對葉當藥咕噸酮,去甲基雛菊葉龍膽酮,去甲基當藥?噸酮。還含有當藥苷,苦當藥酯苷,苦龍苷。
當藥中分出的當藥苦甙,經皮膚表面易于吸收,吸收后分解,生成Erythrocentaurin,可擴張毛細血管,并激活或促進皮膚細胞的酶系統,提高皮膚組織的生化功能。靜脈注射當藥水溶液,能升高皮膚溫度,與擬副交感類藥物的作用相似。故認為可治療脫毛癥。
另外,從日本當藥中提出的能保護四氯化碳對小鼠肝臟的損害,促進皮膚的氧化還原功能,其甲醇提取物有類放射線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