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別名:合香、蒼告、山茴香等,屬管狀花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mm,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mm,寬約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性味與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僦蝹^疼,寒熱,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產前、后血氣刺痛,小兒疳傷: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兩,藿香(去土)三兩,甘草(炙)二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欲出汗,衣被蓋,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氣散)
、谥问钤峦聻a: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禹講師經驗方》)
、壑位魜y吐瀉: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百一選方》回生散)
、苤委懀焊吡冀、藿香各半兩。上為末,均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盞,溫服,未定再服。(《雞峰普濟方》藿香散)
、菹憧谌コ簦恨较阆磧,煎湯,時時噙漱。(《摘元方》)
、拗涡貉鲤釢出膿血,口臭,嘴腫:土藿香,入枯礬少許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咧翁獠话,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之。(《圣惠方》)
、嘀卫渎动彔: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涂葉上貼之。(《包會應驗方》)
、嶂蔚秱餮和赁较、龍骨,少許為末,外敷。(《滇南本草》)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其嫩莖葉為野味之佳品?蓻霭、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烹飪原料,故某些比較生僻的菜肴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口味,增加營養價值。
藿香佩蘭茶
功效:解暑熱、止吐瀉。
材料:茶葉6克藿香9克佩蘭9克
做法:
1、先把茶葉、藿香、佩蘭放入清水中洗凈.茶壺也洗一洗;
2、將茶葉、藿香、佩蘭放入茶壺內,倒放沸水泡10-20分鐘,代茶飲之。 藿香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辛夷藿香
功效:本方治療過敏性鼻炎
原料:辛夷3克,藿香10克。
制法:開水沖泡,浸悶5――10分鐘,頻飲,每日1――2劑。
來源:單驗方
藿香湯
功效:調中順氣,消痰利膈,主治氣逆上盛,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發惡心,或作中滿。
組成:藿香葉2兩,白術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出處:《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藿香飲
功效:擴張微血管,抗菌消炎,對于腸胃神經有鎮靜作用,并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此飲對于暑濕型感冒亦有療效。
材料:藿香25克、白砂糖5克
做法:
1、先將藿香葉去雜質,用清水適量。
2、把藿香葉放入煮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沸,加入白糖,每天服3-4次,以此代茶飲之。小帖士-健康提示:
藿香生姜湯
功效:此湯有解表和胃、止嘔之功。適用于急性腎炎初起,顏面水腫、發熱惡寒、嘔吐、周身不適等病證。
材料:藿香(鮮品)50克,生姜15克,紅糖15克。
做法:將藿香洗凈,切成短節。生姜洗凈,切成薄片。將姜片、藿香、紅糖同入沸水中,熬3――5分鐘,濾渣取汁。
藿香粳米粥
功效:解表化濕,和胃止嘔。適用于外感暑濕風寒之邪犯胃所致嘔吐。
組成:鮮藿香3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鮮藿香煎汁,用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藿香汁調勻煮沸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熱服。
藿香茶
功效:清暑辟濁,利濕醒脾,主治夏季感受暑濕濁邪,頭昏胸悶,惡心作嘔,或伴全身不適。并可用作防止中暑。
組成:藿香15――20克。
制法:沸水沖泡,蓋悶10分鐘,代萊頻飲,1日飲盡。
宜忌:陰虛火旺及胃有實熱者不宜飲用。
來源:《中醫良藥良方》
麥冬藿香茶
功效:養陰和胃,芳香止嘔。適用于陰虛氣滯、肝胃不和的慢性胃炎,癥見惡心反胃、口干舌紅、胸中嘈熱、吞酸。
材料:麥冬10克,藿香3克,綠茶3克。
做法:將藿香、麥冬研末,與綠茶一起,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加蓋燜15分鐘即成。
用法:當茶飲,一般可沖泡3――5次。
藿香散1
功效:主治脾胃虛有熱,面赤,嘔吐涎嗽,及用攻下過度者。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半夏曲甘草(炙)各15克藿香葉30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1.5――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藿香散2
功效:主治首風。
處方:全蝎子8個,蓽撥半兩,川烏半兩,川芎半兩。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用少許,搐入鼻中;或以茶清食后調服亦可。
來源:《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藿香散3
功效:主治小兒傷寒,吐逆不定。
組成:藿香1分,木香1分,葛根1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丁香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頻頻溫服。量兒大小,臨時分減。
來源:《圣惠》卷八十四。
藿香散4
功效:主治小兒吐利不止。
處方:藿香1兩,丁香1錢,木香半兩,縮砂半兩。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服半錢,水5分,煎3分,通口服。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五
藿香散5
功效:主治小兒脫肛。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陳皮、藿香、木香、厚樸、甘草、蒼術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加生姜、南棗,煎湯調服。
來源:《幼科指掌》卷三。
藿香散6
功效:主治脾胃氣不和,吐逆,心腹脹滿。
處方:藿香葉(去土)1兩,半夏曲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2兩,厚樸(去粗皮,姜制)2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服半錢或1錢,水1小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衛生總微》卷十
藿香散7
功效:主治妊娠嘔逆,食物不住。
組成:藿香1兩,芎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當歸3分(銼,微炒),茅香1握,麥門冬3分(去心)。
用法:上為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圣惠》卷七十五。
藿香散8
功效:主治治膚干燥,面部酐黯。
處方:廣明膠(碎,炒如珠)21克藿香葉30克糯米500克白丁香21克零陵香30克皂角(去皮、子,炙)30克香白芷60克檀香30克龍腦7.5克(另研)沉香30克丁香21克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日用洗手面。
來源:《御藥院方》卷十
人參藿香散
功效:主治小兒霍亂,吐利不止、身熱頭痛。
組成:藿香半兩,人參7錢半,白術半兩,甘草半兩,厚樸半兩,葛根2錢半。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服2錢,水半盞,加生姜1片,大棗2枚,煎3分服。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五。
桔皮藿香煎湯
功效:治胃寒呃逆
材料:桔皮90克,藿香30克。
做法:每次取桔皮90克,藿香30克,加水600毫升,煎湯至200毫升,取汁即可。每次飲用200毫升,每日2次。
藿香蘇子湯
功效:疏風散寒,和胃降逆。適用于外感夾食嘔吐者。
組成:藿香12克,炒紫蘇子9克。
制作:上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汁100毫升。
用法:頓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