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叉疔藥,別名又叫:叉痔草、飛蛾草、半邊風、燕尾草、燕子尾、老鼠鈴、蝴蝶暗消、馬蹄暗消、鍋鏟葉等,為西番蓮科植物杯葉西番蓮的全草或根。葉片杯形或近尾狀杯形,長6-12cm,寬4-10cm,先端截形至深2裂,基部圓形至心形,背面具疏腺點;中脈延長成小尖頭;▋尚;聚傘花序腋生,被棕色毛,有花5-多當選;花白色,直徑1.5-2cm;萼片5,被毛,背面近頂端常具一角狀附屬物;花瓣5,卵狀長橢圓形,副花冠2輪,由許多絲狀裂片組成;內花冠褶狀,具花盤及雌梭蕊柄;雄蕊5,子房近球形,無毛,花柱3,向上彎曲。漿果直徑1-1.6cm,熟時紫色;ㄆ4月,果期9月。
【性味】《貴州草藥》:"性溫,味甜微澀。"
【歸經】歸心、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養心安神。風濕性心臟病,血尿,白濁,半身不遂,疔瘡,外傷出血,痧氣腹脹疼痛。
、佟顿F州草藥》:"解毒,止血,熄風,鎮痛。治疔瘡,刀斧傷出血,痧氣腹脹窟,血尿,白濁,半身不遂。"
、凇对颇现胁菟帯罚"養心安神,除濕活絡。治風濕性心臟病。"
作用:
1.治風濕性心臟病 杯葉西番蓮根研末。每次9g,每日服3次,糖水達送服。(《云南中草藥》)
2.治半身不遂 對叉疔藥根120g,泡酒服,或外搽。
3.治刀傷斧砍,血流不止 生對叉疔藥葉適量,嚼爛敷傷處。
4.治痧氣腹脹,血尿,白濁 對叉疔藥根15g,煎水服。
5.治疔瘡 對叉疔藥葉嚼爛敷患處。(2-5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6.臨床用于治療風濕性心臟病,血尿,白濁,疔瘡,半身不遂,外傷出血和腹脹疼痛等。
內服:煎湯,10-15g;或泡酒服。外用:搗敷。
忌酒、豆腐及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