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草花,別名又叫:閉魚花、癢見消、魚尾草、?木、五霸薔、陽包樹、雉尾花、魚鱗子、藥桿子、防痛樹、鯉魚花草、藥魚子、鐵帚尾、紅魚皂、樓梅草、魚泡草、毒魚草、錢線尾等。為醉魚草科植物醉魚草的花。穗狀花序長18-40cm,花傾向一側;花萼管狀,4或5淺裂,有鱗狀密生;花冠細長管狀,微彎曲,紫色,長約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細鱗片,內面具有白色細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雄蕊4,花絲短,貼生;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2裂,子房上位。氣微,味辛澀。具有祛痰;截瘧;解毒的功效。
【性味】辛;苦;性溫;小毒
【歸經】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痰;截瘧;解毒。主痰飲喘促;瘧疾;疳積;燙傷。
1.《本草綱目》:“治痰飲成?遇寒便發,久瘧成癖!
2.《湖南藥物志》:“治疳積,燙傷!
3.《常用中草藥配方》:“治癰疽疔毒!
作用:
1.治燙傷:醉魚草花研末,麻油調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2.治癰疽疔毒:醉魚草花,蛇葡萄根、馬鞭草各等分碾成細末,蜂蜜調敷。(《常用中草藥配方》)
3.治痰飲成,遇寒便發:醉魚草花研末,和米粉作餅,炙熟食之。(《綱目》)
4.治久瘧成癖:醉魚草花填鯽魚腹中,濕紙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搗貼。(《綱目》)
5.治疳積:醉魚草花三至五錢。煎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孕婦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