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ong Dīng Xiāng
【英文名】FLOS CARYOPHYLLI
【拉丁文名】稱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
【別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丁香。
【來源】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采摘,曬干。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達10米。葉對生,葉柄細長,向上漸短;葉片長方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下延至柄,全緣。秋季開花,花有濃香,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徑約6毫米;花萼肥厚,綠色后轉紫紅色,管狀,先端4淺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冠白色稍帶淡紫,基部管狀,較萼稍長,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數;子房下位,頂端有粗厚花柱,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稍有光澤,長方橢圓形,長1~1.5(~2.5)厘米,直徑5~8(~12)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氣。種子數粒,長方形。
【生境分部】栽培和野生于熱帶地區。原產于非洲摩洛哥,現我國廣東也有種植。
【性狀】本品略呈研棒狀,長1~2cm;ü趫A球形,直徑0.3~0.5cm,花瓣4,復瓦狀抱合,棕褐色至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感想末敷貼。
【注意】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李杲:氣血勝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氣也!侗静萁浭琛罚阂磺杏谢馃嶙C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不宜與郁金同用。
【功能主治】溫脾胃,降逆氣。主治胃寒嘔逆,吐瀉,脘腹作痛。
1.《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2.《海藥本草》:"主風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3.《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4.《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毒諸腫,齒疳匿。"
5.《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
6.《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7.《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8.《本草匯》:"療胸痹、陰痛,暖陰戶。"
9.《醫林纂要》:"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
10.《本草再新》:"開九竅,舒郁氣,去風,行水。"
11.《藥材學》:"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子宮疝痛。"
【復方】
1.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丁香一兩,干柿蒂一兩。焙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簡要濟眾方》)
2.治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姜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百一選方》)
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亂,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圣惠方》)
6.治癰疽惡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藥護之。(《怪證奇方》)
7.治食蟹致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證治要訣》)
8.治鼻中息肉:丁香綿裹納之。(《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