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ī Rán
「拉丁文名」Cuminum cyminum L.
「別名」馬芹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果實。
「原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除果實外)光滑無毛。葉柄長1-2cm,有狹披針形的鞘;葉片三出式二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長1.5-5cm,寬0.3-0.5mm。復傘形花序多數,頂生或腋生,多呈二歧式分枝,傘形花序直徑2-3cm;總苞片3-6,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膜質,白色,頂端有長芒狀的刺,有時3深裂,反折;傘輻3-5,不等長,小傘形花序通常有7花;小總苞片3-5,與總苞片相似,先端針芒狀,反折;花瓣為分紅色或白色,長圓形,先端微缺,有內折小舌片;萼齒鉆形,長超過花柱;花柱基圓錐狀,花柱短,叉開,柱頭頭狀。分生果長圓形,兩端狹窄,長約0.6mm,寬約1.5mm,密被白色剛毛;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微凹;ㄆ4月,果期5月。
「性狀」果實細卵狀長圓形,兩端稍彎,略呈半月形,灰黃綠色、灰黃色或灰綠色。分果具5條縱棱,具眾多短毛,兩側稍壓扁,長3-6mm,直徑1-1.5mm,合面內凹,果棱5,主棱與副棱同形,側向有短硬毛;ㄝ嘀^宿存,錐狀,氣特異芳香,味微辛麻。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我國新疆、臺灣有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埃及、埃塞俄比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治散寒止痛;理氣調中。
「主治」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寒疝附痛;月經不調。
1、《新疆中草藥》:“祛寒除濕,理氣開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寒腹痛!
2、《新疆藥用植物志》:“理氣止痛,調中和胃,行瘀血,散風寒。治寒疝,睪丸腫痛下墜,月經不調,胃寒腹痛!
3、《臺灣藥用植物志》:“健胃祛風。治腹瀉,淋病。外用治蝎蟄傷!
「經濟價值」
孜然具有一定的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對食品具有防腐作用,可用于食品防腐。
「營養價值」
通過對孜然籽化學成分的系統預試 , 可以初 步證明其中含有生物堿、 黃酮及其甙類、 皂甙等成分,并確定了 孜 然 籽 中 含 多 糖9.68%、 脂 肪16.31%、 蛋白 質27.06%, 還 含 有 豐 富 的K、 Zn、 Ca、 Mg、 Cu、Fe、 Mn等維持體內正常功能的礦物元素。 孜然籽營養價值較高, 是一種很好的風味小吃調料品和藥用植物。
「藥用價值」
孜然具有特殊的香味,是為新疆名特小吃烤羊肉配制咖喱粉的主要香料,其風味成分枯茗醛,即對異丙基苯甲醛,是食用香料,也具有安神、止痛、行氣、開胃、防腐等醫療保健功能,是新疆重要的民族藥。
該藥有驅風散寒、暖胃健脾、利水逐水,散結水腫等功效,可治療胃寒呃逆,食欲不振,腹瀉腹脹,胃腹脹痛,淋病,小便不利,血凝經閉,睪丸腫脹,疝氣等疾病。此外,孜然的提取物制成的復方卡力孜然酊可治療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