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豆又叫四季豆、龍爪豆、唐豇、隱元豆、云豆、六月鮮、龍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白豆、粉豆等。為豆科植物菜豆的種子。因花色多樣而得名。屬豆科,蝶形花亞科,菜豆族菜豆屬,白飯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后經人工栽培馴化已適應冷涼潮濕的高原地帶。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是美洲的阿根廷、美國、墨西哥,歐洲的英國,亞洲的國內、日本等。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F在國內的各個省區均有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是云南、貴州、四川等,而云南的大理、麗江、蘭坪種植面積較大。具有滋養,解熱,利尿,消腫的功效。適用于水腫,腳氣病。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滋養,解熱,利尿,消腫。
「主治」治水腫,腳氣病。
白飯豆的作用:
白飯豆的藥用價值很高。我國古代醫籍記載,味甘平,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療佳品。蕓豆還有鎮靜作用,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白飯豆還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于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和忌鹽患者食用,F代醫學分析,白飯豆粒含有血球凝集素等多種球蛋白。
白飯豆含糖蛋白、胰蛋白酶抑制物、細胞凝集素等。未發芽種子的子葉和軸部分別含豆甾醇、谷甾醇和少量菜油甾醇。植物細胞凝集素是一種蛋白質或多肽,能凝集人的紅細胞,并能激活淋巴細胞胚形轉化、促進有絲分裂、增加脫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合成等作用;能抑制免疫反應;抑制白細胞或淋巴細胞的移動,對腫瘤病人進行反復注射,有顯著消退腫瘤的作用。
1.增進食欲:四季豆中含有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經常食用能健脾利胃,增進食欲。夏季多食四季豆能消暑,清口。
2.有益于心臟,白飯豆中含有可溶性纖維可降低膽固醇,且還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防止膽固醇。同時,四季豆又是微量元素鉀、鎂的重要來源,能很好地穩定血壓,減輕心臟的負擔。
3.強壯骨骼,雖白飯豆的鈣含量不是太多,但是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K。研究表明,維生素K能增加骨質疏松病人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風險。
4.補鐵、防感染,白飯豆含有大量鐵元素,非常適合缺鐵的人。由于白飯豆含有許多抗氧化劑和胡蘿卜素,對于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感染,四季豆也是很好的“消炎”食材。
5.適合糖尿病患者,白飯豆可使血糖生成指數降低,還是高膳食纖維的蔬菜,能預防血糖出現較大的變動。
6.治水腫:白飯豆四兩,蒜米五錢,白糖一兩。水煎服。(性味以下出《陸川本草》)
每100克含量 | ||
---|---|---|
熱量(大卡)28 胡蘿卜素(微克)210 鉀(毫克)123 磷(毫克)51 鈣(毫克)42 維生素A(微克)35 葉酸(微克)27.7 鎂(毫克)27 | 鈉(毫克)8.6 維生素C(毫克)6 碳水化合物(克)5.7 蛋白質(克)2 鐵(毫克)1.5 膳食纖維(克)1.5 維生素E(毫克)1.24 硒(微克)0.43 | 脂肪(克)0.4 煙酸(毫克)0.4 鋅(毫克)0.23 錳(毫克)0.18 銅(毫克)0.11 維生素B2(毫克)0.07 維生素B6(毫克)0.05 維生素B1(毫克)0.04 |
白飯豆粥
原料:大米150克,白飯豆50克。
調料:精鹽少許。
做法:
1、將大米、白飯豆淘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時,撈出瀝干水分備用。
2、坐鍋點火,加入適量清水,先下入大米、白飯豆,旺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轉小火煮至粥將成,然后撒入精鹽攪拌均勻,略煮片刻,即可盛出食用。
冰糖白蕓豆
材料:紅棗、白蕓豆、冰糖、桂花適量
做法:
1、白蕓豆用水泡一個小時,冷水下鍋,同時放入冰糖,水開后轉小火煮。
2、煮到豆子可以用筷子戳透時,放入洗干凈的紅棗一起再繼續煮大約半個小時,至蕓豆軟爛、棗香味溢出,即可盛盤待涼。食用前加點桂花。
白蕓豆豬手湯
材料:豬手1只(約1000克)、白蕓豆150克、姜3片、水8碗。
做法:豬手刮凈細毛,洗凈切塊;熱鍋,將豬手放鍋里干燒,燒去小細毛;取出豬手,氽水撈起;白蕓豆洗凈;煮沸清水,放入白蕓豆、豬手、1湯匙料酒和姜片,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茄汁白蕓豆
材料:白蕓豆150克、番茄1個、番茄醬3-4湯匙、白砂糖和鹽適量。
做法:白蕓豆洗凈,用清水浸泡2-3小時;番茄洗凈切碎;將白蕓豆放入鍋內,加過面水,大火煮開,小火燜至酥軟,加入番茄粒、鹽、糖和番茄醬拌勻,大火收干汁即可。
話梅白蕓豆
材料:白蕓豆200克、話梅8粒。
做法:白蕓豆泡一夜后搓掉外衣,放高壓鍋中加過面的水和話梅七八粒煮15到20分鐘左右;打開鍋蓋,連水倒入密封盒中待涼后放冰箱冷藏一天后再吃,兩三天內味道最好。
腹脹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