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草別名又叫:落馬衣、假紫蘇、馬衣葉、稀薟草、土防風、四方莖、臭草、臭蘇頭、鴨兒蔑、穢草、大篾草、大羊古騷、排風草、臭蘇等。為唇形科植物防風草的全草。干燥全草,長1~1.5米。莖草質,四棱形,粗可達5毫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被毛,尤以棱角處為多;質硬,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的髓。葉多皺縮,邊緣具鋸齒,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毛,質脆,易破碎。有時可見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脫落,僅留灰綠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堅果。氣微,味淡微苦。以葉多、干燥、無雜質者為佳。具有祛風,除濕,解毒的功效。適用于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濕疹,痔疾等癥狀。
「性味」辛苦,溫。
1.《生草藥性備要》:"性溫。"
2.《陸川本草》:"苦辛,微溫。"
3.《南寧市藥物志》:"辛,溫,微苦。"
「歸經」歸膀胱、肝、腎經。
「功能」祛風,除濕,解毒。
「主治」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濕疹,痔疾。
1.《生草藥性備要》:"止痛,壯筋骨,消風散熱,去毒瘡,除筋骨疼痛,腎虛人取其頭浸酒飲。""祛風濕,壯筋骨,烏須,明目,洗痔瘡,洗疳,去腫。"
2.《陸川本草》:"驅風發表,行氣疏滯。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蟲傷。"
3.《南寧市藥物志》:"祛風散熱,解毒止痛。治瘡瘍,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熬湯,3~5錢;浸酒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防風草的作用:
1.治百節筋骨疼痛:?薟草十蒸九曬,和蜜為丸服。(《嶺南采藥錄》)
2.治高血壓。乎r防風草、鮮海州常山根五錢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中風口眼歪斜:鮮防風草一至二兩,紅糖五錢,水煎服;另用葉和蓖麻子仁共搗爛,貼麻痹側。(《福建中草藥》)
4.治癰腫:鮮防風草二兩,搗爛絞汁調黃酒燉服,渣外敷;或用鮮防風草、兩,鮮馬鞭草三錢,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5.治濕疹:鮮防風草,水煎,調食鹽或醋洗患處。(《福建中草藥》)
6.治毒蛇咬傷:鮮防風草一兩,鮮?薟草一兩,水燉服:渣調食鹽、米飯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1、降血壓作用。
2、抗癌作用。
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還原糖、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