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Mài Cha
「英文名」 Barley tea
「拉丁學名」Hordeum vulgare L.
「別名」炒大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果實,取麥芽置鍋內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光滑無毛。葉鞘無毛,有時基生葉的葉鞘疏生柔毛,葉鞘先瑞兩側具彎曲溝狀的葉耳;葉舌小,長儀l~2毫米,膜質;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8~18厘米,寬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較平滑。穗狀花序,長4~10厘米,分為若干節,每節著生3枚完全發育的小穗,小穗長約2厘米,通常無柄,每小穗有花1朵,內外穎均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長成短芒,長僅8~14毫米;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光滑,具5條縱脈,中脈延長成長芒,極粗糙,長8~13厘米,外稃與內稃等長;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為2枚。穎果與內外稃愈合,罕有分離者,穎果背有溝;ㄆ3~4月。果期4~5月。
「采收和儲藏」4-5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炮制」
1.炒麥芽:取麥芽置鍋內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焦麥芽:同上法炒至焦黃色后,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3.麩制:先將麩皮撒于鍋內,待麩皮冒煙時,倒入凈麥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1kg麥芽,用麩皮90g。
「用法用量」9~15g;回乳炒用60g。
「注意事項」
1、濕熱或食積引起的脘悶腹脹忌用。
2、習慣性便秘患者,肝、腎病患者,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忌用。
3、大麥有回奶作用,哺乳期的女性不宜飲用。
4、胃不好的人。這種情況喝了會感覺胃部不適,嚴重點的可能會拉肚子。
5、空腹的時候不宜喝大麥茶。
6、隔夜茶不能喝。另外,大麥茶最好現泡煮就現喝,隔夜或者隔了好幾天的大麥茶就不要喝了,尤其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
「性味」甘;涼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炒麥芽主治食積不化、脘悶腹脹、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癥,可促進食物的消化。
在臨床上用于食積不化、脘悶腹脹,可與山楂、神曲、砂仁、雞內金、萊菔子、炒谷芽等配伍。如遇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宜與炒白術、黨參、炙黃芪、茯苓、炙甘草等益氣健脾藥同用。對于消化不良病情較輕者,可單用本品煎服或炒焦研細末用開水調服。
《醫學啟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藥品化義》:大麥芽,炒香開胃,以除煩悶。生用力猛,主消麥面食積,癥瘕氣結,胸膈脹滿,郁結痰涎,小兒傷乳,又能行上焦滯血。若女人氣血壯盛,或產后無兒飲乳,乳房脹痛,丹溪用此二兩,炒香搗去皮為末,分作四服立消,其性氣之銳,散血行氣,迅速如此,勿輕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