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棉花
「拼音」Mián Huā
「英文名」Cotton
「拉丁學名」Gossypium herbaceum L.
「別名」草棉、古終藤等。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草棉、陸地錦、海島棉及樹棉種子上的棉毛。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1~1.5米。莖強健,少分枝,嫩枝和葉均有毛,后變光滑。葉互生,3~7掌狀分裂,深不及中部,裂片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或稍有重疊。苞片圓形或闊心臟形,通常長與寬相等或寬略大于長,邊緣具6~9深齒裂,齒長為闊的3倍或稍長;ㄝ啾瓲,5淺裂;花瓣5片,黃色,中心淡紫色;雄蕊多數,花絲連合成圓筒包圍花柱,自基部至頂端均著生花藥;子房5室,花柱棒狀,柱頭先端并合,很少分裂。蒴果圓球形,先端突出如嘴,光滑或具細凹點或少數油腺點,通常3~4裂。種子被有兩層毛,一層長棉毛及一層短茸毛,少數僅具一層長棉毛;ㄆ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化學成分」草棉種子毛含纖維素91%,蠟和脂肪0.4%,細胞內容物0.6%。樹棉嫩葉含組胺113微克/克,新鮮苞含組胺6微克/克。
「食用方法」內服:煅存性入散劑。外用:燒灰撒。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
1.止血。治吐血,下血,血崩,金瘡出血。摘錄《中藥大辭典》
2.止血。主吐血;便血;血崩;金瘡出血摘錄《中華本草》
3.《綱目》:"治血崩,金瘡,燒灰用。"
4.《藥性考》:"燒灰止血,敷凍瘃。"
「復方」
1.治吐血、下血:棉花(燒灰)、枳殼、麝香。米飲下。(《本草求原》)
2.治崩血:棉花、血余灰,百草霜、棕灰、蓮花心、當歸、茅花、紅花,泥包(燒)存性,加麝(香),酒下。(《本草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