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新鮮或干燥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須根及膜狀葉,鮮用或曬干。功效與作用: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蘆根的藥理作用:
1.本品所含的薏苡素對骨骼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神經肌肉標本的電刺激所引起的收縮反應及大鼠膈肌的氧攝取和無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動蛋白-三磷酸腺甙系統的反應,還有比較弱的中樞抑制作用,表現為對大鼠及小鼠均有鎮靜作用,并能與咖啡因相拮抗。在家兔的腦電圖上,出現波幅增大,頻率減少,顯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有抑制現象。在大鼠尾部電刺激試驗中,有鎮痛作用,強度與氨基比林相似。有解熱作用,對TTG(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體的精制復合多糖類)性發熱的解熱作用較好,對二硝基酚引起的發熱無甚作用。對多突觸反射(貓腓神經-腓腸肌標本)有短暫的抑制作用。靜脈注射可引起家兔血壓短暫下降,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對離體蟾蜍心臟及離體兔腸均呈抑制作用,對兔耳血管無明顯影響。其毒性很低,小鼠口服0.5g/(kg.d),lmo未引起異常改變。
2.本品所含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松弛作用,在2×l0(-5)濃度時,能顯著抑制離體兔小腸收縮。4mg注入在位兔小腸腔,可使蠕動收縮減慢。每天給于大鼠口服2mg,可使血中甲狀腺素顯著增高。并有輕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尚有抗癌作用,6和12.5mg對小鼠P388的T/C為133和174%。
1.《名醫別錄》: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2.《藥性論》:能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
3.《唐本草》: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
4.《日華子本草》:治寒熱時疾煩悶,好孕人心熱,并瀉痢人渴。
5.《日用本草》:解河豚魚毒。
6.《本草蒙筌》:解酒毒、魚蟹中毒。
7.《本草原始》:治干嘔霍亂。
8.《玉楸藥解》:清降肺胃,消蕩郁煩,生津止渴,除嘔下食,治噎噦懊?。
9.《醫林纂要》:能滲濕行水,療肺癰。
10.《天寶本草》:清心益腎,去目霧,頭暈,耳鳴,瘡毒,夜夢顛倒,遺精。
11.《藥植志》:治便秘。
12.《南京民間藥草》:治喉痛。
13.《山東中藥》:治浮腫。
14.《四川中藥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15、《本草綱目》:按《雷公炮炙論?序》云,益食加觴,須煎蘆樸。注云,用逆水蘆根,并厚樸二味等分,煎湯服。蓋蘆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16、《本草經疏》:蘆根,味甘寒而無毒。消渴者,中焦有熱,則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熱降火,熱解胃和,則津液流通而渴止矣?蜔嵴,邪熱也,甘寒除邪熱,則客熱自解。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家有熱,則小便頻數,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腎、脾三家之熱解,則小便復其常道矣,火升胃熱,則反胃嘔逆不下食及噎噦不止;傷寒時疾,熱甚則煩悶;下多亡陰,故瀉利人多渴;孕婦血不足則心熱,甘寒除熱安胃,亦能下氣,故悉主之也。
17、《醫學衷中參西錄》:《千金》葦莖湯,釋者謂葦用莖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親上也。而愚則以為不然。葦之根居于水底,其性涼而善升,患大頭瘟者,愚常用之為引經要藥,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腦部,而況于肺乎且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養肺陰,則用根實勝于莖明矣。今藥房所鬻者名為蘆根,實即葦根也。其性頗近茅根,凡當用茅根而無鮮者,皆可以鮮蘆根代之也。
【摘錄】 《華本草》
蘆根綠豆湯:蘆葦根、綠豆各5錢,加一碗水煮開,加適量冰糖,去蘆根綠豆喝湯。適用于內熱口干。功效:生津潤肺,降火解熱。
蘆根麥冬飲:取鮮蘆根30克(干品用15克),麥冬15克,頭道沖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飲用,其后可加開水頻頻代茶水。適用于放射治療后口干、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的腫瘤病人,能明顯減輕癌癥放療后的副作用。對糖尿病、肺燥咯血及支氣管炎者,也有一定療效。功效:生津清熱、養陰潤燥。
蘆根青皮粳米粥: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將鮮蘆根洗凈后,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與青皮同放入鍋內,加適量冷水,浸泡30分鐘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鐘。撈出藥渣,加入洗凈的粳米,煮至粳米開花,粥湯粘鍋。端鍋前5分鐘,放入生姜,1日分2次溫服。該粥粳米的醇香與蘆根的清香結合,食用起來滑利可口,另有一番滋味。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病中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功效:泄熱和胃,養陰止痛。
蘆根蔥白橄欖飲:蘆根50克、鮮蘿卜200克、蔥白7個、青橄欖7個。煮湯,代茶飲。適用于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功效:清熱解表,宣通氣機。
蘆根荸薺雪梨飲:鮮蘆根60克、鮮藕(去節)、荸薺(去皮)各90克、雪梨10個、鮮麥冬60克,絞汁。溫飲或冷飲。適用于中暑。功效:清熱生津解暑。
脾胃虛寒者忌服。
《本草經疏》:"因寒霍亂阼脹,因寒嘔吐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