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蠶砂,又叫蠶沙、蠶矢。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干燥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后曬干,簸凈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具有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的功效。
蠶砂的功效:
干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干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風濕痹痛、頭風、頭痛、皮膚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癥。古人將蠶砂炒熱后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性味】 甘、辛,溫。
【歸經】歸胃、脾、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止痛。用于腰膝關節疼痛,月經過多,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 3~8錢,包煎;外用裝布袋蒸熱熨患處。
蠶砂的作用:
1.《本草綱目》: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皮膚頑痹,腹內宿冷,腳軟,皮膚頑痹(藏器)。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
2.《本草拾遺》: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痹,腹內宿冷,冷血,瘋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及腰腳軟,皮膚頑痹。
3.《本草再新》:治風濕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膚發腫,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漿?不起,亦宜用之。
4.頭風白屑作癢:蠶砂燒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5.瞇目不出:蠶砂揀凈,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方》)
6.婦人血崩:蠶砂為末,酒服三、五錢。(《儒門事親》)
蠶砂枕的作用:
蠶砂枕頭,保持頭部溫度均恒。做到真正涼頭熱腳、健康睡眠。據<本草綱目>記載: 蠶沙具有和胃化濁、祛風除濕、涼爽止汗、治頭眩、目赤、迎風流淚、濕疹騷癢、外感頭痛諸癥之功效。人人皆知“頭要冷、腳要暖”的道理,尤其是新生兒肺火旺盛,使用蠶沙枕可醒腦,涼爽止汗,祛暑退火。老年人使用可祛風除濕、聰耳明目、和胃化濁。無毒無副作用,常年有效,老幼咸宜,蠶砂枕能祛風除濕,涼爽止汗,祛署退火,健腦益智。特別有益于青少年和幼兒枕出健康周正的頭型。
癱緩筋骨不隨,由于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