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又叫蒜、蒜頭、蒜子等。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蒜以鱗莖入藥。春、夏采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多年生草本,全體具強烈臭辣味。地下鱗莖球形或扁球形,由6~10個肉質瓣狀小鱗莖組成,外包灰白色或淡紫紅色的干膜質鱗皮。葉數片,基生,扁平中實,條狀披針形,灰綠色,寬約2.5厘米,長達50厘米。夏季開淡粉紅色花;花葶高約60厘米,直立,圓柱形,傘形花序頂生,有膜質長苞片1~3枚;花常為珠芽所代替,通常為不育性,具長梗;花被6片,雄蕊6;子房上位,3室。蒴果。種子黑色。
大蒜的功效:
【性味】 辛,溫。
1.《別錄》:"味辛,溫,有毒。"
2.《醫林纂要》:"辛甘,熱。"
3.《隨息居飲食譜》:"生辛,熱;熟甘,溫。"
【歸經】 入脾、胃、肺經。
1.《綱目》:"入太陰、陽明。"
2.《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
【功能】 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
【主治】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行氣消積,殺蟲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炎、飲食積滯、癰腫瘡瘍。
1.《別錄》:"散癰腫胸瘡,除風邪,殺毒氣。"
2.《唐本草》:"下氣消谷,除風破冷。"
3.《食療本草》:"除風,殺蟲。"
4.《本草拾遺》:"去水惡瘴氣,除風濕,破冷氣,爛痃癖,伏邪惡;宣通溫補,無以加之;療瘡癬。"
5.《日華子本草,:"健脾,治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辟溫,療勞瘧、冷風、痃癬、溫疫氣,敷風損冷痛,蛇蟲傷,并搗貼之。"
6.《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
7.《滇南本草》:"祛寒痰,興陽遭,泄精,解水毒。"
8.《綱目》:"搗汁飲,治吐血心痛;煮汁飲,治角弓反張;同鯽魚丸治膈氣;同蛤粉丸治水腫;同黃丹丸治痢瘧孕;同乳香丸治腹痛;搗膏敷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貼足心,能引熱下行,治泄瀉暴肩及干濕霍亂,止衄血;納肛中,能通幽門,治關格不通。"
9.《四川中藥志》:"治肺結核,血痢,及崩中帶下。"
大蒜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積和產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的功效。蒜中含硫揮發物43種,硫化亞磺酸(如大蒜素)酯類13種、氨基酸9種、肽類8種、甙類12種、酶類11種。另外,蒜氨酸是大蒜獨具的成分,當它進入血液時便成為大蒜素,這種大蒜素即使稀釋10萬倍仍能在瞬間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等。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可產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勞、增強體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參與肌肉活動不可缺少的成分,對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數量大增,所謂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故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療效。大蒜外用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去除皮膚的老化角質層,軟化皮膚并增強其彈性,還可防日曬、防黑色素沉積,去色斑增白。國內外研究證明,大蒜可阻斷亞硝胺類致癌物在體內的合成,到目前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種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頂。在大蒜100多種成分中,其中幾十種成分都有單獨的抗癌作用。
1.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數顆。(《瀕湖集簡方》)
2.治夜啼腹痛,面青,冷證也: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搗,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世醫褥效方》)
3.治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從便漩而下。(《稗史》)
4.治臌脹:大蒜,入自死黑魚肚內,濕紙包,火內煨熟,同食之。忌用椒、鹽,蔥,醬。多食自愈。(姚可成《食物本草》)
5.治腳轉筋:急將大蒜磨腳心,令遍、熱。(《攝生眾妙方》)
6.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獨蒜一枚,黃丹半兩。上藥相和,同搗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發時以茶下二丸。(《昔濟方》蒜丸)
7.治瘧。邯氼^蒜,于白炭上燒之,末,服方寸匕。(《補缺肘后方》)
8.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飲之。(《姚僧坦集驗方》)
9.治臟毒:鷹爪黃連末,用獨頭蒜一顆,煨香爛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陳米飲下。(《本事方》蒜連丸)
10.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錢大餅子,厚一豆許,左鼻血出,貼左足心,右鼻血出,貼右足心,兩鼻俱出,俱貼之。(《簡要濟眾方》)
11.治鼻衄,咯血,嘔血,尿血。獨頭蒜兩個,搗成泥狀,分成兩份。一份用八層麻紙包裹,置于百會穴。另一份用七層麻紙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藥上用熱鐵烙加溫。(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2.治肺結核:新鮮大蒜,每次一至二頭,搗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揮發氣,每日二次,每次一至三小時。(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13.治小兒百日咳:大蒜五錢,紅糖二錢,生姜少許。水煎服,每日數次,用量視年齡大小酌用。(《貴州中醫驗方》)
14.治腦漏鼻淵:大蒜切片,貼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15.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大蒜一升,破去心,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并滓服一大升以來,須臾汗如雨出,則瘥。(孟詵《必效方》)
16.治小兒臍風:獨頭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氣即止。(《簡易方論》)
17.治背疽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但一點先干處,乃是瘡頭):用大蒜十顆,淡豉半合,乳香錢許。研爛,置瘡上,鋪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18.治一切腫毒:獨頭蒜三、四顆,搗爛,入麻油和研,厚貼腫處,干再易之。(《食物本草會纂》)
19.治神經性皮炎:蒜頭適量,搗爛,以紗布包裹,外敷患處。另用艾條隔蒜灸患處到疼痛為止,隔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20.治婦人陰腫作癢:蒜湯洗之,效乃止。(《永類鈐方》)
21.治蜈蚣咬人,痛不止:獨頭蒜,摩螫處,痛止。(《梅師集驗方》)
1. 化學成分:主要有大蒜油(揮發油)、大蒜素,硫化亞磺酸脂類,S-烷(烯)-L-半胱氨酸衍生物。γ-L-谷氨酸多肽,苷類,多糖,脂類及多種酶等。
2. 藥理作用:大蒜有抗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多種致病性淺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恙蟲熱立克次體、流感病毒B、皰疹病毒,以及陰道滴蟲、阿米巴原蟲等,均有不同程度抑殺作用?咕饔米掀に鈨炗诎灼に,鮮品強于干品。又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可能與減少內源性膽固醇合成有關。大蒜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本品又可抗腫瘤,抗突變和阻斷亞硝酸胺合成。另外,還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免疫增加、抗氧化、延緩衰老、降血壓、護肝、降血糖、殺精子、興奮子宮、驅鉛等作用。
藥用價值
1. 用于鉤蟲、蟯蟲病。
大蒜有一定的殺蟲作用,主要用治鉤蟲病、蟯蟲病,但必須與其它驅殺腸寄生蟲藥配伍同用,如檳榔、鶴虱、苦楝根皮等。對鉤蟲病,本品還可用作預防應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涂于四肢;對蟯蟲病,本品又可作為外用,將大蒜搗爛,加入菜油少許,臨睡前涂于肛門周圍。
2. 用于痢疾,腹瀉,肺癆,頓咳等癥。
大蒜解毒作用甚為強烈,適應范圍也較廣泛。對于痢疾、腹瀉可以煎服,也可用大蒜 5 %的浸液保留灌腸;古代還有將大蒜搗爛外敷貼兩足心治療小兒瀉痢的方法,可供參考應用。對于肺癆病人,可以經常服食生蒜,也可同米煮粥常服。至于用治頓咳,可用大蒜打爛,再用冷開水浸泡數小時后,用汁去渣,加白糖飲服。
3. 用于瘡瘍初起。
本品搗爛外敷,治療瘡瘍初起,有消散作用。據報導,用本品配合芒硝、生大黃等搗爛外敷,用治急性闌尾炎,有顯著作用。但外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膚發紅、灼熱、起泡,故不可敷之過久。
4.抗癌
國外研究發現,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進腸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通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消除在腸里的物質引發腸道腫瘤的危險。但是,尚無法定論究竟需要產生多少這樣的酶才能有效地發揮大蒜的抗腫瘤作用。此外,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也有一定抗腫瘤功效。
5.治療陽痿作用
有研究顯示大蒜確實有治療陽痿的作用。大蒜有利于血液循環,這對勃起功能很重要。是什么機制,說不清楚,可能的解釋是大蒜能刺激機體產生一氧化氮合酶,而一氧化氮合酶又是男性勃起所必需的酶。此外,有科研人員通過兔子及小白鼠的實驗發現,大蒜能刺激雄性激素分泌,并能增加精子數量,F代醫學認為,血液健康是影響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而現代人常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導致高血脂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不斷增加的原因。而吃大蒜卻能促進血液健康,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也有利于改善勃起功能。從而對治療陽痿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6.抗衰老作用
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類似維生素E與維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推薦吃法:蛋黃大蒜美容抗衰老大蒜能促進血液循環;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減緩血管與皮膚老化。兩者搭配優勢互補,既能發揮好的抗衰老作用(血管與皮膚),又能對恐寒癥的治療或美容產生很多的好處。
7.抗疲勞作用
有人研究發現豬肉是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之一,而維生素B1與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結合在一起,能很好的發揮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還可用治頭癬。
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于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營養成分表表
100g的含量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可食部 | 85 | 水分(克) | 66.6 | 能量(千卡) | 126 |
能量(千焦) | 527 | 蛋白質(克) | 4.5 | 脂肪(克) | 0.2 |
碳水化合物(克) | 27.6 | 膳食纖維(克) | 1.1 | 膽固醇(毫克) | 0 |
灰份(克) | 1.1 | 維生素A(毫克) | 5 | 胡蘿卜素(毫克) | 30 |
視黃醇(毫克) | 0 | 硫胺素(微克) | 0.04 | 核黃素(毫克) | 0.06 |
尼克酸(毫克) | 0.6 | 維生素C(毫克) | 7 | 維生素E(T)(毫克) | 1.07 |
a-E | 1.07 | (β-γ)-E | 0 | δ-E | 0 |
鈣(毫克) | 39 | 磷(毫克) | 117 | 鉀(毫克) | 302 |
鈉(毫克) | 19.6 | 鎂(毫克) | 21 | 鐵(毫克) | 1.2 |
鋅(毫克) | 0.88 | 硒(微克) | 3.09 | 銅(毫克) | 0.22 |
錳(毫克) | 0.29 | 碘(毫克) | 0 |
氨基酸含量
成分名稱 | 含量(毫克) | 成分名稱 | 含量(毫克) | 成分名稱 | 含量(毫克) |
異亮氨酸 | 106 | 亮氨酸 | 185 | 賴氨酸 | 194 |
含硫氨基酸(T) | 55 | 蛋氨酸 | 55 | 胱氨酸 | 0 |
芳香族氨基酸(T) | 231 | 苯丙氨酸 | 125 | 酪氨酸 | 106 |
蘇氨酸 | 109 | 色氨酸 | 106 | 纈氨酸 | 153 |
精氨酸 | 901 | 組氨酸 | 63 | 丙氨酸 | 121 |
天冬氨酸 | 390 | 谷氨酸 | 717 | 甘氨酸 | 118 |
脯氨酸 | 113 | 絲氨酸 | 129 |
多吃大蒜對身體有好處,大蒜可抗癌、大蒜可殺菌、大蒜可以降血糖防治心腦疾病;大蒜的功效這么多,大蒜可以說是養生的重要法寶。大蒜有很多種吃法,都有很好的養生功效。
制作指導
1. 大蒜可生食、搗泥食、煨食、煎湯飲、或搗汁外敷、切片炙穴位。
2. 發了芽的大蒜食療效果甚微,腌制大蒜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3. 在菜肴成熟起鍋前,放入一些蒜末,可增加菜肴美味。
4. 做涼拌菜時加入一些蒜泥,可使香辣味更濃。
第一種吃法、干燥法
把大蒜曬干后碾成粉末,是大蒜的加工方法之一。此時,大蒜粉末可以保持鮮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效能。
在干燥大蒜時,如果用平常干燥蔬菜的高溫,大蒜的成分容易隨之揮發,藥效大幅減弱。通過實驗不難得知,用70度以上的溫度加熱干燥,大蒜的成分就會發生變化,有效的蒜素含量會大幅降低。
因此,降低溫度的冷凍干燥法更適合大蒜,在零下20度左右的低溫冷凍大蒜,可以保留原料50%的蒜素。不過這種方法卻難以民用。把冷凍干燥的大蒜粉末密封,就可以長時間儲藏。經驗表明,密封儲藏3年后,大蒜粉末依然保留著效果。
第二種吃法腌大蒜
醬油腌蒜、醬湯腌蒜、醋蒜都是可以藥用的。但這樣炮制出的大蒜與其說是藥用大蒜,不如說是美味的下酒菜。
一邊吃著腌制的大蒜一邊喝酒,酒量會比平時要小,很快便會有喝高了的感覺。這多是由于酸素和大蒜其他的成分刺激胃壁,使胃部迅速把酒精吸收,從而產生了醉意的緣故。
不過,在吃醬油腌蒜時必須注意的是,雖然大蒜美味,但也不能多吃。如果吃多了醬油腌蒜,會導致人體過量攝入鹽分。醬油腌制的大蒜,大約有10%的成分都是食鹽。每吃掉10克的醬油腌蒜,便會攝取1克食鹽。
特別必須注意,對于那些攝取食鹽過量的腎臟病、高血壓患者,每天只吃一瓣就好了。
腌制了一年以上的大蒜,吃的時候會發現,完全沒有大蒜特有的臭味,顏色也變成了茶色,并且像蕎頭一樣香氣十足,非常好吃。
第三種油炒法
油炒法能消除臭氣,是把大蒜去皮后的鱗莖放在油鍋里炒,然后直接食用,或者是放在其他的菜肴里食用。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大蒜經過了加熱處理,不會像生蒜那樣,蒜素立即發揮作用,因此沒有速效性。不過,這種方法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住蒜氨酸,大蒜進入人體后,蒜氨酸會緩慢地產生蒜素,發生與生蒜相同的反應。
巧食巧用
蔥和蒜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又發現,常食蔥和蒜,還能降血脂、降血糖及降血壓,甚至可以補腦。
人的大腦活動所需能量是葡萄糖所提供的,而葡萄糖轉變為能量則又離不開維生素B1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只有葡萄糖而沒有維生素B1的作用,葡萄糖也就無法轉變為供給腦的能量。相反,會使糖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堆積在大腦內,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研究者發現,只要把蒜和少許的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生一種叫做;蒜胺;的物質,而蒜胺的作用,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且比維生素B1的作用還要強。
蒜汁可止癢:如果患了皮膚濕疹、癬和皮炎等,涂抹蒜汁能解除奇癢。將半頭大蒜(最好是紅皮蒜或獨頭蒜)去皮切碎,放到—塊8~10厘米見方的紗布上,將蒜末包起來,用橡皮圈將口扎緊,再放到案板上,隔著布將蒜搗爛。將蒜汁涂在患處,瘙癢能立刻消除。皮膚撓破處,涂后有微痛,片刻后即不痛。蒜包用過幾次變干,泡在水里揉搓一番,可再用一兩次。
預防奇兵:蔥和蒜。它們對提高免疫力和預防呼吸道疾病有積極的作用。
蒜,性溫、味辛,可健胃、殺菌、散寒。適合于肺病患者食用,大蒜防病宜生用。由于具有顯著的廣譜抗菌作用,所以對春季的呼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
提醒:食用生蒜不宜過多,陰虛火旺(如面紅,午后低熱,口干便秘,煩熱等)、胃潰瘍、慢性胃炎者要忌食,且不可與蜂蜜同食。
大蒜的品質要求:瓣種以外皮干凈,帶光澤,無損傷和爛瓣的為上品;皮色發暗,根糟朽或爛瓣,肉質松軟發糠,瓣形不整齊的品質次。小瓣種,一般要求不超過12瓣,其它品質同大瓣種。
巧去蒜皮:將大蒜掰成瓣,洗凈后放在臺板上,用刀平拍,蒜瓣破裂后皮就會剝落。
制作指導
1. 大蒜可生食、搗泥食、煨食、煎湯飲、或搗汁外敷、切片炙穴位。
2. 發了芽的大蒜食療效果甚微,腌制大蒜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3. 在菜肴成熟起鍋前,放入一些蒜末,可增加菜肴美味。
4. 做涼拌菜時加入一些蒜泥,可使香辣味更濃。
美食烹飪
一、生鹽腌制咸蒜
選鮮蒜頭5公斤去掉大蒜的根須和鱗莖、老皮,放入缸(壇)中,一層大蒜一層鹽,攪拌均勻。裝滿缸后,兌入17度的鹽水(O. 75公斤鹽加入10公斤水),當鹽水和大蒜平時即可。第二天用手貼缸邊往下按蒜一次,14天后蒜頭自動沉底為止。鮮蒜入缸后要晝夜敞蓋,便于散辣味,20天后即可腌成。
二、熟鹽腌制咸蒜
將鮮蒜頭放在陽光下曝曬5~6天,使一部分蒜皮因水分蒸發而自動脫落,篩去泥土和蒜皮后,再繼續曬1~2天,待蒜皮全部脫落后即可腌制。將食鹽(蒜頭與食鹽的比例為6:1)放入鍋內,加熱炒拌,見鹽色變黃焦時為止,去火。把大蒜放入鍋中,用工具攪拌,直到大蒜頭全部粘附食鹽后,把大蒜取出,放在陰涼干燥處2~3天,再一層層放入缸(壇)中,密封4個月即可制成咸蒜。用這種方法腌制的咸蒜,顏色深紅,有一種焦糊香味。
三、北方糖蒜
制作糖蒜的方法很多,無論白醋黑醋、白糖紅糖,我覺得殊途同歸,目的無
非都是做出好吃的糖蒜,每個人的口味各有偏好,對糖蒜的優劣也有自己的標準,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糖蒜是饕餮盛宴中的一縷清風,讓我們沉迷于大餐的腸胃得到暫時的解脫。
【原料】: 新大蒜10頭、鹽
【糖醋汁】: 鹽1/2湯匙(8克)、紅糖1. 5杯(200克)、醋(米醋)3杯(750ml)、水1杯(250ml)、醬油1湯匙(15ml) 密封罐一個,容量2130ml
【做法】:
1. 將春天的新蒜去掉最外層的皮,洗凈,適量清水加鹽(以平時喝湯的咸度為準),將大蒜放入鹽水中浸泡1天,目的在消毒、去除辛辣味。
2. 將糖醋汁所有調料放入鍋中燒開(目的在消毒),晾涼待用。
3. 將糖醋汁倒入密封罐中,密封罐事先用開水消毒晾干。
4. 將浸泡好的大蒜放入密封罐,密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經;我换问固撬饩鶆蚪菰谔谴字,2周以后即可入味食用,可保存2月。
【提示】:如果不喜歡深色的糖蒜,可以將紅糖換成白砂糖,米醋換成白醋就行,另不加醬油。
適宜人群:
適宜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后感覺氣促、骨質疏松、心悸癥狀的人群。
適宜食積、脘腹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白禿癬瘡、蛇蟲咬傷以及鉤蟲、蟯蟲等患者。
禁忌
陰虛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和時行病后均忌食。
、佟侗静萁浭琛罚"凡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凇侗窘浄暝罚"腳氣、風病及時行病后忌食。"
、邸峨S息居飲食譜》:"陰虛內熱,胎產,痧痘,時病,瘡瘧血證,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咸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