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千斤拔,別名叫做蔓性千斤拔、一條根、老鼠尾、吊馬墩、吊馬樁、金牛尾、箭根、釘地根、土黃芩[廣西、廣東]、鉆地風[四川]等。為豆科千斤拔屬植物千斤拔以根入藥。春、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也可鮮用。干燥根呈圓錐形,長15~30厘米,根頭部較膨大。外表棕紅色,有明顯皮孔。皮部易剝落。商品多切成長約3~7厘米的斜片狀。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呈菊花心。具有祛風利濕,消瘀解毒的功效。
注:大葉千斤拔(千斤紅)兩廣地區也作千斤拔入藥。
千斤拔的功效:
【性味】 甘辛,溫。
1.《嶺南采藥錄》:"味辛,性溫。"
2.《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3.《福建中草藥》:"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消瘀解毒。治風濕痹痛,慢性腎炎,跌打損傷,癰腫,喉蛾。
1.《植物名實圖考》:"補氣血。"
2.《嶺南采藥錄》:"祛風去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
3.《南寧市藥物志》:"壯筋骨,去瘀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四肢酸軟無力,黃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千斤拔的作用:
1.治黃腫:千斤拔一兩,酒磨服。
2.治喉蛾:千斤拔研細末,吹入喉內。
3.治腫毒:千斤拔,酒磨搽患處。
4.治牙痛,牙癰:千斤拔一至二兩,蜂房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蛇咬:千斤拔,水磨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6.治風濕筋骨痛及產后關節痛:千斤拔每次七錢至一兩,同豬蹄一只,以酒、水各半燉爛,去渣,食肉及湯。(《江西中醫藥》(10):64,1957)
7.治慢性腎炎:千斤拔一至二兩,水煎服。(《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8.治咳嗽:千斤拔鮮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9.治跌打損傷:千斤拔七錢至一兩,酒、水各半煎服。(《江西中醫藥》(10):64,1957)
10.治婦人白帶:千斤撥七錢至一兩,同豬精肉二、三兩,寬水同燉,去渣,食肉及湯。(《江西中醫藥》(10):64,1957)
千斤拔雖有諸多的好處,但“是藥三分毒”,千斤拔的不當使用,或者過量是用,可能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反倒有害于人的身體健康。要注意的一點是,千斤拔有腎毒性,長期過量服用可導致腎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