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苦木,別名又叫做苦皮樹、苦樹皮、苦皮子、苦膽木、趕狗木、熊膽樹、土樗子等。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及葉。夏、秋二季采收,干燥。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細密的縱紋及多數點狀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純齒;兩面通常綠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炮制】 除去雜質,枝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干。
【性味】 苦,寒;有小毒。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解毒。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枝3~4.5g;葉1~3g。外用適量。
【貯藏】 置干燥處。
【摘錄】 《藥典》
苦木的作用:
1.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清心養陰,利水通淋,主治心經熱盛,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或心熱移小腸,小便赤澀刺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主治濕熱下注,之熱淋、血淋等。
3.苦木湯(《圣濟總錄》),主治產后乳汁不下。
4.木通散(《圣惠方》),主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堵塞不通。
1.對血流的影響:苦木中的鐵屎米酮給兔靜注0.3mg/kg,能增加兔腸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為15%、10%。而苦木堿D、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5-羥基-苦木堿)F和苦木堿B僅增加兔腸的血流率。對苦木增加血流的機制的研究發現,苦木中的生物堿對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從苦木基部分離到的1-甲氧基碳基-咔啉對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為3.6 × l0(-5 )mol/L。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4 × l0(-5)mol/L, 4,5-二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0.4 × l0(-5)。
2.抗癌作用:從苦木中分離到的苦樹素甙-B在體外對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388細胞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強度弱于5-氟尿嘧啶。
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 -咔啉在體外有抗單純性皰疹病毒的活性?嗄局θ~制成的注射液(2g生藥/ml)給小白鼠(0.2-0.5ml/只)及犬(8ml/只)皮下注射,對銀環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顯著的保護作用,小白鼠保護率為75.6%,狗保護率為100%。
本品有一定毒性,內服不宜過量。孕婦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