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石燕,別名叫燕子石。為古生代蠕形動物石燕科石燕及弓石燕等多種動物的化石。全年可采,洗凈泥土。
【炮制】 洗凈泥土,曬干,搗碎或水飛,也有煅后敲碎或水飛用。
1.《品匯精要》:"石燕,研細,水飛過用。"
2.《醫學入門》:"石燕,火煅醋淬七次,另研。"
【性味】 咸,涼。
1.《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2.《品匯精要》:"味淡,性涼。"
3.《綱目》:"甘,涼,無毒。"
4.《醫林纂要》:"咸辛,寒。"
【歸經】 《玉楸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
【功能主治】 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治淋病,小便不通,帶下,尿血,腸風痔漏,眼目障翳。
1.《唐本草》:"以水煮汁飲之,主淋。"
2.《本草拾遺》:"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飲之。"
3.《醫學入門》:"偏治年久腸風痔漏,煮汁飲之。"
4..《綱目》:"療眼目障翳。"
5《玉楸藥解》:"利水通經,止帶,催生。治淋瀝熱澀,尿血便秘,消渴,帶下,痔漏。"
6.《醫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風去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磨汁。外用:水磨點眼。
石燕石燕的作用:
1.治傷寒小便不通,小腹脹滿:石燕火煅為末。蔥白湯調下一字。(《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石燕散)
2.治小便淋痛:石燕子七枚(搗黍米大),新桑根白皮三兩(銼)。拌勻,分作七貼。每貼用水一盞,煎七分,空心、午前各一服。(《簡要濟眾方》)
3.治血淋心煩:石燕子、商陸、赤小豆、紅花等分。為末。每服-錢,蔥白湯調下。(《圣惠方》)
4.治沙石淋痛不可忍:石燕子(燒令通赤,水中淬一兩次,搗研水飛,焙干)、滑石、石葦(去毛)、瞿麥穗各一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煎瞿麥、燈心湯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三因方》石燕丸)
5.治赤白帶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徐氏家傳方》)
6.治久患腸風痔漏,一、二十年不差,面色虛黃,飲食無味,及患臟腑損傷,多患泄瀉,暑月常渾不止,及諸般淋瀝,久患消渴,婦人月侯湛濁,赤白帶下,多年不差:用石燕溫水磨服,如彈丸大者一個,分三服,大小以此為準,晚食前更一服。若欲作散,須研細,水飛過,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干。每服半錢至一錢,清飯飲調下,溫水亦得。(《靈苑方》)
7.治拳毛倒睫:石燕子一對。磨水點搽眼。先以鑷子摘去拳毛,乃點藥,后以黃連水洗之。(《乾坤生意》)
8.牢牙止痛:石燕三對(火煅醋淬七次),青鹽、乳香各一兩,細辛半兩。為末揩之,荊芥湯漱口。一方去乳香、細辛,加麝香。(《綱目》)
體虛、無濕熱及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