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刀豆殼,為豆科植物刀豆的果殼。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實,曬干,剝去種子,將果殼曬至全干。干燥果殼具扭曲粗壯的果柄;莢果長劍狀,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長可達30厘米,寬約4.5厘米,先端尖,微彎,外表面黃色至深黃色,具皺紋,散生黑色斑點,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細條紋,內面有白色海綿狀物。未開裂的莢果,在腹背縫線處各有肋1條。果皮帶纖維性。以長而寬大、完整、外面黃色、內部潔白無蟲蛀者為佳。刀豆殼的果實刀豆也可做作為藥材,詳見“刀豆”詞條。
【性味】 甘,平。
1.(《醫林纂要》:"甘苦咸,平。"
【功效】和中下氣,散瘀活血。
【主治】治反胃,呃逆,久痢,經閉,喉痹,喉癬。
1.《醫林纂要》:"和中,交心腎,止呃逆。"
2.《重慶草藥》:"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氣痛。"
溫中下氣
刀豆味甘性溫,入胃腎二經!侗静菥V目》載刀豆“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惫食S弥翁摵瓦滥、嘔吐、腹脹等癥。
益腎補元
腰為腎府,腎主骨髓,腎精虧虛,骨髓不充,腎虛腰痛,腿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反復發作,久久不愈!端貑。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薄吨T病源候論?腰背痛差候》:“勞損于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钡抖刮陡市詼,溫腎助陽,用于腎虛腰痛者頗有效益,故《本草綱目》曰刀豆“益腎補元”。正見于此。
祛痰平喘
痰濁內伏,為喘之宿根。常因寒邪傷肺,肺氣不宣,喘咳氣逆,凝液成痰,痰多稀薄色白!鹅`樞?五閱五使篇》:“肺病者,喘息鼻張!薄鹅`樞。本臟篇》:“肺高則上氣肩息!钡抖谷肽I經,溫可散寒,納氣而平喘。
行氣止痛
刀豆溫腎助陽,補益脾胃,可用于肝陽不足所致脅腹脹痛,及肝腎不足痛經等證。
用法用量
內服:9―15克,煎服。外用:燒存性研末撒。
刀豆殼的作用:
。1)治膈食嘔吐,不能吞咽:刀豆殼五錢,咸橄欖三粒,半夏三錢。煎湯服。(《泉州本草》)
。2)治虛寒呃逆:刀豆殼燒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錢,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3)治久。旱抖骨v飯上蒸熟,蘸糖食。(《種福堂公選良方》)
。4)治婦女經閉、腹脅脹痛:刀豆殼焙為末,每服一錢,黃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經驗廣集》)
。5)治喉痹:刀豆殼(燒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6)治喉癬:刀豆殼燒灰,以二、三厘吹之。(《張氏秘效方》)
。7)治牙根臭爛:刀豆殼燒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醫方一盤珠》)
。8)治頸淋巴結結核初起:鮮刀豆殼一兩,鴨蛋一個。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9)鵝口瘡:刀豆殼,燒灰,搽患處。
。10)牙周炎 刀豆殼10克,冰片少許。將刀豆殼燒炭,加入冰片研末,然后將藥涂沫于患處。
。11)胃寒嘔吐:刀豆殼30g,水煎后加紅糖,每天兩回分服。
。12)鼻炎:刀豆帶殼,研為細粉,每回6g,以黃酒調服。
。13)腰疼:刀豆莢,綿瓜莖各15g,燒存性,以溫黃酒調服,此為一回服用量,每天需要服兩回。
。14)小兒小腸疝氣:將刀豆研細,每回3g,以白糖,生姜湯送下,每天3回。
。15)懷孕期腰疼:帶殼刀豆30g,同豬腰子一個共同煮食。
《四川中藥志》:胃熱盛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