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紫硇砂,拼音讀 Zǐ Náo Shā,別名又叫堿硇砂、藏腦、腦砂、紅鹽、紅硇砂、藏硇砂、咸硇砂、藏紅鹽等。為鹵化物類礦物紫色石鹽晶體。生態環境:形成于淺海海灣和瀉湖地帶。由于海水受熱蒸發、鹽分濃縮而沉淀析出。在干旱地區閉流的內陸鹽湖中也有大量沉積。資源分布:主產于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性狀鑒別 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表面暗紫色,無光澤或稍有光澤。體重,質堅而脆,易砸碎。新斷碎面紫紅色,呈砂粒樣結晶,閃爍發光。手摸之有涼感。氣臭、味咸。 以塊整齊、紫紅、斷面晶亮、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 咸;苦;辛;溫;有毒
【歸經】 肺;胃經
【功能主治】 破瘀消積;軟堅蝕腐。主癥瘕積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癰腫瘰疬;惡瘡贅疣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6-1g;或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點、撤調敷;或化水點涂。
紫硇砂的作用
1.治食管癌 紫硇砂30g,加水70ml,放入乳缽內研細,過濾,加白醋30ml,蒸干,每服0.6g,每日3次。
2.治皮膚癌 紫硇砂9g,輕粉、雄黃、硼砂、大黃各3g,冰片1.5g。共研細粉,香油調涂患處。
3.治鼻咽癌 紫硇砂用水溶化成飽和液,然后用磁缸過濾,再將濾過后的硇砂液400ml,加醋200ml,用炭火煅制成硇砂粉,每次服0.9-1.2g,每日3次。(1-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1.抗腫瘤作用:10%紫硇砂注射液給荷肉瘤S180小鼠腹腔注射0.1ml(半數致死量的1/5),每日1次,連續10天,瘤重平均抑制率為68.2%;給荷瓦克癌(W256)大鼠腹腔注射1ml,每日1次,連續16天,癌重平均抑制率為16.0%;給腹水癌小鼠灌胃,每日0.1ml,連續10天,可使其平均存活日數延長。比較不同炮制品對小鼠肉瘤S180的影響,10%紫硇砂生品溶液給荷肉瘤S180小鼠腹腔注射0.1ml,每日1次,連續10天,瘤抑制率為37.4%(P<0.05)。10%水制品,10%醋制品,給藥方法同上,對小鼠肉瘤S180的瘤重抑制率分別為25.9%(P<0.05)和30.1%(P<0.05)。2.5%白硇砂其瘤重抑制率為9.59%(P>0.05)。以上說明,本品有微弱的抗腫瘤作用。
2.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生紫硇砂的半數致死量為3.20g/kg,水制品為3.33g/kg,醋制品為3.42g/kg,白硇砂為0.76g/kg。白硇砂與紫硇砂及其炮制品之間毒性差異較大。另有報道紫硇砂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216g/kg,小鼠多在注射后60分鐘內死亡;用西黃耆膠制成混懸液給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4.435g/kg。
1.紫硇砂: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成小塊。
2.制紫硇砂:取凈紫硇砂塊,置沸水中溶化,過濾,倒入搪瓷盆中,加入適量醋,將盆放在水鍋內,隔水加熱蒸發,隨時撈取液面析出的結晶,直至無結晶為止,干燥;或將上法濾過,獲得的清液置鍋內,加適量醋,加熱蒸發至于。取出。每紫硇砂100kg,用醋50kg。
飲片性狀;紫硇砂參見“藥材鑒別”項。制紫硇砂為灰白色或微帶黃色粉末。味咸、苦。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潰瘍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