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橘絡,別名又叫橘絲、橘筋、橘白絲等。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內層的筋絡。呈長條形的網絡狀。多為淡黃白色,陳久則變成棕黃色。上端與蒂相連,其下則筋絡交叉而順直,每束長約6~10厘米,寬約0.5~1厘米。蒂呈圓形帽狀,十余束或更多壓緊為長方形塊狀。質輕虛而軟,干后質脆易斷。氣香,味微苦。以整齊、均勻、絡長不碎斷、色黃者為佳。具有通絡,理氣,化痰的功效。另外橘子的皮和核都可以入藥,詳細可見“橘核”“陳皮”詞條。
【功效分類】通經藥;理氣藥。
【性味】 甘苦,平,
1.《本草撮要》:"味淡微苦。"
2.《本草便讀》:"甘,寒。"
3.《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苦,無毒。"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通絡,理氣,化痰,治經絡氣滯,久咳胸痛,痰中帶血,傷酒口渴。
1.《日華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湯次甚驗。"
2.《綱目拾遺》:"通經絡滯氣、脈脹,驅皮里膜外積痰,活血。"
3.《本草求原》:"通經絡,舒氣,化痰,燥胃去穢,和血脈。"
4.《四川中藥志》:"化痰通絡,治肺勞咳痰、咳血及濕熱客于經隧等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
橘絡的作用:
橘絡又名橘絲、橘筋,橘子的果皮內的筋絡。由果皮內撕下,曬干即得。多為淡黃白色,陳久則變成棕黃色。具有通絡,化痰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脅作痛。許多人吃橘子時,都喜歡將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得一干二凈,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不舒還有輔助治療作用,F代營養學研究認為,橘絡中含有一種叫路丁的物質。路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致密性,可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有防止高血壓病人發生腦溢血、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出血的作用。對于平時有出血傾向的人,特別是有血管硬化傾向的老年人,食橘絡更是有益無害。
1.敗毒抗癌的作用,用于癌瘤積毒:
骨血管瘤 橘絡、骨碎補、龍骨、牡蠣、續斷、黃精、海藻、昆布、狗脊寄生、忍冬藤各60克,三棱、莪術、丹參、虻蟲、乳香、沒藥各30克,杜仲、夏杜草各90克,石斛180克,蜈蚣15條 共搗碎,水煎3次,煎液合并,加蜂蜜500克,重湯文火熬成稠膏,每服30克,日4次。能使腫瘤縮小,壓迫癥狀緩解?山Y合放射線治療。
腦瘤 橘絡、桃仁、蒼耳子、辛夷、全蝎各30克,青黛12克,海灌、昆布、生地、白芷、牡蠣、石決明各60克,紫草、金銀花各90克,石斛、夏枯草、玄參、旱蓮草各120克,瓦楞子180克,蜈蚣20克條 搗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入蜂蜜2.5斤,熬膏,每服9克,日3服。同時外敷:金剪刀適量 用鮮根洗凈,加食鹽少量,搗爛,敷于腫瘤處,藥厚2厘米,24~36小時取去,如見起泡,再敷應酌情。能使抽搐、頭痛消除,腫瘤縮小,神志逐漸清醒。
2.理氣化痰的作用,用于氣逆痰滯:
氣逆痰喘 橘絡、陳皮、川貝、法半夏、炒蘇子、桔梗各36克,茯苓、杏仁、瓜蔞(蜜炙)各48克 為末,煉蜜和丸,丸重6克,每服2丸,日2次,溫開水送下。
胸痞氣逆 橘絡、枳實、陳皮各30克,白術60克為末,蜜丸。每服9克,日3次,溫開水送服。
用法用量:煎劑:3~30克(膏同)。丸散:2.7~9克。
三七藕蛋橘絡羹
原料
三七粉3g,雞蛋2只,鮮藕汁50ml,橘絡1g,食鹽、豬油少許。
制法
鮮藕汁加水適量,煮沸后將三七末、生雞蛋打破后沖人汁內攪勻,放人橘絡、食鹽及油煮沸2分鐘即成。
食用提示
分2次服完,連服15日。
功效作用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運動損傷具有輔助療效。具體表現為局部肌肉突然劇痛,如針刺刀割,部位不移,按之痛甚,或關節活動受限,傷處可見腫脹青紫,或皮損流血。
橘絡燉蹄筋
配方:橘絡15克,紅花6克,豬蹄筋300克,料酒10毫升, 鹽、姜各4克,味精、胡椒粉各2克,蔥8克,香油25毫升。
制作:
1、將豬蹄筋用溫水發漲,切成4厘米長的段;橘絡、紅花擇去 雜質;姜、蔥洗凈,姜切片、蔥切段。
2、將豬蹄筋、料酒、姜、蔥同放燉鍋內.加人水;置武火上 燒沸,再用文火燉50分鐘,加入紅花、橘絡煮沸,調人鹽、味 精、胡椒粉、香油即成。
食法:每日1次,適量食用。
功效:化淤,通絡。適用于淤阻心絡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宜忌:便溏者忌食。
橘絡魚腦
魚腦,亦稱魚腦明骨,用鯊魚軟骨制成,脹發去腥后,晶瑩透明,質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肴。橘絡魚腦是用魚腦與蜜橘合烹成羹,具有黃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適口之特色,是甌菜中的主甜食之一。
橘絡藥性平和,適合絕大多數人服用。注意不要將橘絡與茶葉放在一起沖泡,因為茶葉中的一些物質可能與橘絡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贝送,還可以將橘絡、陳皮、川貝、茯苓等煎服,能有效治療氣逆痰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