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花俗稱大蟲草,屬于蟲生真菌;在全世界已經發現的530多種蟲草中,金蟬花、冬蟲夏草僅僅是其中的兩種;是一種外形具有“動物”和“植物”形態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蟬的幼蟲體,花是從單個或是2-3個蟬幼蟲頭部生長出來的,約一寸多長,從頂端分枝開花,花粉為乳黃色也稱為”蟬花孢子粉“,簡單地說就是”種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形成過程是蟬的幼蟲在蟬羽化前被蟲草菌感染、寄生,當氣候環境適宜時,吸收蟲體的營養轉化成菌絲體,最終蟲體被菌絲體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個軀殼。萬物復蘇時節,菌絲體又從營養階段逐漸轉化為有性階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蟬花孢子粉“,漸從頂端分枝”發芽“形似花朵,故而稱為蟬花。
1.高免疫力;
2.改善腎功能;
副作用:金蟬花和冬蟲夏草同屬一系,可以被看做是補品,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副作用。但強烈建議選用正規機構出品的金蟬花,因為金蟬花對挖掘和保存都有很高的要求(見央視《走進科學》節目中,泛亞科學院科學家的闡述),所有泛亞金蟬花均為5g裝真空袋包裝,品質保證。
一、金蟬花泡水食用:
1.取蟬花約2-3個,置入容器,用冷水將蟲體泡軟。
2.去除外衣及蟲體上的硬殼,保留蟲體及菌絲體并洗凈。
3.注入清水適量,隔水蒸(或煮)約40分鐘,蒸(或煮)出的湯汁即可食用。
4.再次注入清水蒸(或煮)40分鐘,湯汁可連同蟲體、菌絲體一同食用。
5. 早晚各服一次。
二、金蟬花老鴨湯
材料:金蟬花5-8只,老公鴨半只,姜4-5片,料酒、鹽少許。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老鴨洗凈,切塊、備用。
3.將金蟬花、老鴨、姜片一起放入砂鍋內,摻加適量料酒凈水,文火燉3小時以上,食用時加適量鹽即可。
功能:滋陰清熱,補腎益精。
三、金蟬花土雞湯
材料:金蟬花5-8只,土雞半只,紅棗6顆,姜2片,料酒、鹽少許。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土雞洗凈,切塊、備用。
3.將金蟬花、土雞、火腿片、姜片,加入適量凈水,隔水慢火燉3-5小時,食用時加適量鹽即可。
功能:壯陽補腎,填精益髓。
四、金蟬花清蒸乳鴿
材料:金蟬花3-5只,乳鴿1只,黨參1根,白蓮子數顆,姜3-4片,料酒,鹽適量。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乳鴿洗凈,飛水,撈起瀝干水份,黨參切斷,白蓮洗凈。
3.將金蟬花、黨參,白蓮放入燉盅底部,然后放上乳鴿、姜片,加入料酒,加入適量清水,隔水蒸3小時,食用時加適量鹽即可。
功能:補益元氣,生津安神,補脾養肺。
五、枸杞豬腱煨金蟬花
材料:金蟬花3-5只,枸杞5克,豬腱250克,姜2片,料酒、鹽少許。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豬腱切塊,飛水洗凈。
3.將金蟬花、豬腱、枸杞、姜片放入燉盅內,加進料酒,加入適量凈水,文火燉2-3小時。食用時加適量鹽即可。
功能:益精壯陽,養肺明目。
六、金蟬花水魚雞湯
材料:金蟬花3-6、只,水魚1條,雞半只,火腿肉1兩,姜4片,蔥少許,料酒、鹽適量。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水魚和雞洗凈,飛水,瀝干備用。
3.將金蟬花、水魚、雞、姜片,蔥放入鍋內,加入料酒、適量清水,武火煲沸后,再用文火燉3小時,食用時加適量鹽即可。
功能:大補元氣,強身健體。
七、金蟬花神仙粥
材料:金蟬花5克,茯苓3克,麥冬3克,黑米80克,,北糖15克。
做法:按一般煲粥辦法即可。
適用: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老年性水腫。
八、金蟬花止咳化痰粥
材料:百合10克,杏仁10克,慧仁米20克,小米20克,大棗10枚,紅小豆30克,金蟬花3-5克。
做法:按一般煲粥辦法即可。
適用:久病久咳,胸中沉悶,白痰粘滯。
九、金蟬花安息茶
材料:金蟬花3-5顆。
炒棗仁10克,五味子6克,白茅根8克,適用:神衰,失神
十、金蟬花降壓茶
材料:山楂8克,金蟬花5克,苦丁茶8克,草決明8克。
做法:用開水一起泡,飲水即可。
適用:中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
十二、金蟬花參湯
材料:金蟬花3-5只,西洋參3-5克。
做法:1.金蟬花洗凈瀝干備用。
2.將金蟬花和西洋參一起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隔水慢火燉3個小時,即可食用。
功能:消除疲勞,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飲片名稱:蟬花
飲片性狀:該品為帶菌的干燥蟲體,蟲體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3厘米,徑1~1.4厘米,形似蟬蛻,頭部有數條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長條形或卷曲,或有分枝,長2~5厘米,質脆易斷。蟲體棕黃色,大部為灰白色菌絲包被,折斷后,可見蟲體內充滿粉白色或類白色松軟物質。以個大、完整、肉白、氣香者佳。
藥名:蟬花
別名:蟲花、冠蟬、伍花
漢語拼音:chanhua
英文名:Vegetable cicada
有效成分:含肝糖、蟲草酸、多種生物堿及麥角甾醇等。日本從蟲 體部分分離出堿溶性蟬花多糖,為β-(1→3)葡聚糖。
蟬花含有大量甲殼質和氮等,其功能有降低橫紋肌緊張度,并對神經節有阻斷作用。
考證:出自《本草圖經》:
1、《本草圖經》:今蜀中有一種蟬,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西人有GUI至都下者,醫工云,入藥最奇。
2、《證類本草》:蟬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科屬分類:麥角菌科
主治:外感風熱;發熱;頭昏;咽痛;單板機疹初期;疹出不暢;小兒驚風;目赤腫痛;翳膜遮睛;夜啼
生態環境:生于蟬幼蟲上。
采收和儲藏:6-8月間,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四川、云南、江蘇等地。
性味:甘;寒;無毒
藥材基源:為麥角菌科真 菌蟬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蟬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蟲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