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板藍根,別名又叫大藍根、大青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干燥根莖及根。夏、秋兩季采挖,除去地上莖,洗凈、曬干。本品根莖呈類圓形,多彎曲,有分枝,長10~30cm,直徑0.1~1cm。表面灰棕色,具細縱紋;節膨大,節上長有細根或莖殘基;外皮易剝落,呈藍灰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藍灰色,木部灰藍色至淡黃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細不一,彎曲有分枝,細根細長而柔韌。氣微,味淡。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心、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用于溫病發斑,丹毒;流感,流腦。
1.《廣西本草選編》:“治鉤端螺旋體病,上呼吸道感染!
2.《云南草藥》:“治小兒疳積,痢疾,血吸蟲病!
3.《本草圖經》:“(馬蘭)連根采之,焙,搗,下篩,酒服錢匕,治婦人敗血!
4.《現代實用中草藥》:“清涼解熱,解毒。用于丹毒,產褥熱,大頭瘟,產后傷寒,小兒游丹!
5.《廣西中草藥》:“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乙腦,流感,流腦,肝炎,腮腺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丹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 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 《藥典》
南板藍根的作用:
1.治喉痛:南板藍根30克,開喉箭30克,山豆根30克,馬勃9克。煎水服。(《重慶草藥》)
2.治熱毒瘡:南板藍根30克,銀花藤30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15克,。燉肉服。(《重慶草藥》)
3.用于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及大頭瘟等證。南板益根苦寒清泄,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散血消腫,對溫毒時疫諸疾,未病可防,已病可治,單用或入復方咸宜。
4.治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常配大青葉、生石膏、黃芩等藥,以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5.治大頭瘟疫。丹毒、痄腮、喉痹等證,常配黃連、玄參、僵蠶、牛蒡子等藥,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6.治瘡腫,可配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藥,以清熱解毒,消腫療瘡。
7.治皰疹,可配龍膽草、山梔子、紫草等藥,以清熱解毒,瀉肝療疹。 近年臨床常以南板藍根治病毒性疾患。
8.如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單用或配茵陳、梔子、大黃、陰行草等清熱解毒利膽之品,對退黃消除癥狀有促進作用。
9.治感冒發熱,可配荊芥、柴胡、銀花等藥,以發表退熱。
10.治病毒性肺炎,咳喘憋氣,可配麻黃、杏仁、石膏、大青葉等藥,以清熱解毒,宣肺平喘。
板藍根為重要的抗病毒中藥,每當有病毒性疾病流行時,板藍根就會成為緊俏、搶手中藥。近期有不少地方用南板藍根直接代替板藍根入藥,這是不妥的。因為二者在來源、成分和藥理作用等方面是有區別的。
來源不同
板藍根(北板藍根)為十字根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干燥根。
性狀不同
板藍根呈圓柱形,氣微,味微甜后苦澀。南板藍根近圓柱形,常彎曲不直,氣微,味淡。
功能、主治相似,用量不同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備利咽,常用于溫毒發斑、舌絳f、痄腮、爛喉丹痧、丹毒、癰腫等。用量9~15克,水煎服。南板藍根功能與板藍根相似,常用量10~30克。
成分不同
測定結果表明,板藍根中游離氨基酸要比南板藍根中的含量多。而且兩者還有多種完全不同的化學成分。北板藍根含有芥子苷、靛藍、靛玉紅,南板藍根則不含芥子苷。芥子苷為抑菌成分,因此,北板藍根較南板藍根而言,具有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腮腺病毒有作用,現今市面上出售的復方板藍根顆粒也有兩種,一種以北板藍根為主藥,一種以南板藍根為主藥,購買時要注意,如果是細菌型感染,要買北板藍根為主藥的復方板藍根顆粒。
藥理作用不同
板藍根注射液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作用。從解熱、抗炎試驗結果比較,板藍根的作用優于南板藍根。
溫馨提示:.從解熱、抗炎試驗結果比較,板藍根的作用優于南板藍根。目前有關南板藍根的研究資料尚少,所以說,南板藍根與北板藍根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
脾胃虛寒、無實火熱毒者慎服。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凡非實熱及虛弱作瀉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