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朱砂根,別名:大羅傘、大涼傘、珍珠傘、涼傘遮珍珠、高腳金雞、鳳凰腸、豹子眼睛果、鐵涼傘、開喉箭、山豆根,為紫金?浦参镏焐案母。秋后采挖根部,洗凈曬干。干燥根,多分枝,呈細圓柱狀,略彎曲,長短不一,徑4~10毫米。表面暗紫色或暗棕色,有縱向皺紋及須根痕。質堅硬,斷面木部與皮部易分離,皮部發達,約占斷面1/2,淡紫色,木部淡黃色。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
【性味】 苦辛,涼。
1.《綱目》:"苦,涼,無毒。"
2.《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3.《陸川本草》:"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治上感,扁桃體炎,急性咽峽炎,白喉,丹毒,淋巴結炎,勞傷吐血,心胃氣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1.《綱目》:"治咽喉腫痹,磨水或醋咽之。"
2.《生草藥性備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寬筋續骨。"
3.《嶺南采藥錄》:"治小兒干(疳)痞。"
4.《廣西中藥志》:"治風濕骨痛,鶴膝風。"
5.《湖南藥物志》:"治勞傷吐血,血崩,心胃氣痛,腹脹腹痛。"
6.《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為丸、浸酒。外用:搗敷。
朱砂根的作用:
1.治咽喉腫痛:㈠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服。㈡朱砂根全草二錢,射干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風濕骨節痛:小郎傘五錢,木通二兩,虎骨三錢,雞骨香三錢,大血藤四錢,桑寄生三錢。浸酒二斤,每服五錢至一兩,日二次。(《廣西中藥志》)
3.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白喉,丹毒,淋巴結炎,能抗菌消炎退熱:朱砂根三至五錢,煎服;或研末蜜丸,每次二至三錢,一天二次。(浙江《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4.治流火(絲蟲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朱砂根干根一至二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5.治肺病及勞傷吐血:朱砂根三至五錢,同豬肺燉服。先吃湯,后去藥吃肺,連吃三肺為一療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跌打損傷,關節風痛: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或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婦女白帶,痛經: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或加白糖、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毒蛇咬傷:朱砂根鮮者二兩。水煎服;另用鹽膚木葉或樹皮、烏桕葉適量,煎湯清洗傷口,用朱砂根皮搗爛,敷創口周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治療急性咽峽炎:用10%水煎液,每服30毫升,每天3次;或用粉劑1克裝膠囊吞服,每天3次;或用蜜丸,日服3次,每次1丸(含藥粉1克)。經治45例,痊愈22例,好轉19例,無效4例。一般于服藥當天咽痛減輕,第2天熱退,3~4天局部紅腫消退。服藥后少數有惡心、嘔吐、胃區痛等副作用,停藥后即可恢復。
【備注】 湖南地區尚以同屬植物兩色紫金牛與本品同等使用。當地稱為"紅浪傘"、"紫背朱砂根"。
朱砂根的根含三萜皂甙:朱砂根甙(ardic-renin)[1],朱砂根新甙(ardisicrenoside) A、B,百兩金皂甙(ardisi-acrispin)A、B[2],以及次生單糖甙3-O-α-L-仙客來甙元A-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cyclamiretin A-arabinopyranoside)[3],還含巖白菜素(bergenin)及其衍生物:11-O-沒食子;鶐r白菜素(11-O-galloylbergenin),11-O-丁香;鶐r白菜素(11-O-syringyl bergenin),11-O-香草;鶐r白菜素(11-O-vanilloylbergenin),11-O-(3′,4′-二甲基沒食子;鶐r白菜素)[11-O-(3′,4′-dimethyl-galloyl)bergenin][4],去甲巖白菜素(demethyl bergenin),以及無羈萜(frie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紫金牛醌(rapanone)[5],胡蘿卜甙(daucosterol),菠菜甾醇(spinasterol),含18~ 30個碳原子的系列脂肪酸、蔗糖(sucrose)[6]和一新穎的環狀縮酚酸肽FR900359[7,8]。
1.抑菌作用 25%煎劑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
2.抗早孕作用 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
虛弱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