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稔根,拼音讀 Shān Rěn Gēn,別名:崗稔根、當梨根、刀蓮頭、多年片、哆呢根、多年頭、哆啤子根、哆唉頭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不規則圓柱形短段,切口偏斜,大小不等。表面紅褐色,粗糙,有皺紋。切面棕紅色,質堅硬,體重。氣微,味澀。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理氣止痛;利濕止瀉;被動瘀止血;益腎養血。
【主治】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哎吐瀉;脅痛劃時代疸;疤瘕;痞塊;崩漏;勞傷出血;跌打傷痛;風濕痹痛;血虛體弱;腎虛腰痛;膝軟;尿頻;白濁;浮腫;疝氣;癰腫瘰疬;痔瘡;湯火傷.
1.《生草藥性備要》:治心痛。
2.《廣西中藥志》:治傷寒,熱入血室。
3.《嶺南草藥志》:解久熱不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或酒水各半煎,或燉肉。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讞涂。
山稔根的作用:
用量15~ 30克,煎服。用治肝氣郁滯的胸脅疼痛、風濕骨痛、腰肌勞損。
臨床上,近期多用治肝炎、肝腫大疼痛。體外試驗證明,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尚有提高血小板數、增加纖維蛋白原含量、收縮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處方】 崗稔根31g,川萆粟31g,土茯苓31g,荊芥6g,防風6g,白芷4g,川芎6g,當歸12g,生地黃15g,白鮮皮9g。
【功能主治】 皮膚瘙癢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山稔根煲塘虱魚
原料:山稔根30~60克,塘虱魚1~2條。
山稔子根煲塘虱魚的做法
1.先將山稔子根洗凈,切段;塘虱魚洗凈去內臟。
2.山稔子根段與塘虱魚共入煲內,加清水2碗,同煮至1碗,加鹽調味食魚飲湯。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
功效:山稔子,性平,味甘、澀。具有舒肝散瘀、通絡補血之功效。據《新編中醫學》記載,山稔子根能治急性與慢性肝炎、肝脾腫大、早期肝硬化等,對降低轉氨酶及縮小肝脾有一定的療效。塘虱魚,除能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等營養外,還有補血、滋腎、調中、興陽等功效。
雞煲:100克(3-5人食用)當捻根先放入泥煲中大火煮沸,后調至小火煲1小時,再將雞肉放入,再煮一小時即可食用,味道微澀,別有不同的感受。
狗煲:冬天是吃狗肉的最好季節,客家人通常用當捻根配狗肉一起煲,能去除狗肉的膻味,還能起到補血通絡、強筋活骨的作用。
泡酒:以當捻根(或果)為主料,可輔入適量紅棗、枸杞子等一起泡酒,以酒液能蓋過材料為宜,充分浸泡,泡越久越好。此方養血、補腎、除濕、去除腰肌勞損等效。
根含酚類、鞣質。根皮含鞣質。葉含蛇麻脂醇、羽扇豆醇、β-香樹脂醇、白樺脂醇。莖含蛇麻脂醇、α-香樹脂醇、白樺脂醇、白樺脂醇.β-醋酸酯、豆甾醇、谷甾醇。
大便秘結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