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果核。
【性味】 苦;平
【歸經】 肝;腎經
【功能主治】 解毒;斂瘡。主臁瘡;牙疳
、佟秳e錄》:"三歲陳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氣。"
、凇毒V目》:"核,燒、研,摻脛瘡良。"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后研末敷。
棗核的作用:
李時珍指出:“常含棗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的養生方法。實踐證明吃完棗后將棗核含在嘴里,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F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種酶類,具有幫助消化(消化食品)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吞津咽液是歷代養生家推崇的養生方法,堅持練習,可以緩解口干口渴、皮膚干燥、便秘(便秘食品)等癥狀,還能起到養顏的作用。對于脾胃虛弱的老年朋友來說,可潤澤胃腸,促進消化。
1.治走馬牙疳:陳年南棗核,,嬈灰研求摻之。(王坫桂《不藥良方》)
2.治跟疾紅線鎖目:取南棗核二十一粒,將核截兩端去仁凈,以銅綠塞孔中,仍將棗核合上,以紙封貼,一起放爐中燒紅取出,以碗蓋存性。每日只用七個,研極細末,謂乳汁抹三日。(《綱目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