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具子 ,( 拼音Zhǐ Jǔ Zǐ,別名:木蜜、樹蜜、木餳、白石木子、蜜屈律、雞距子、癩漢指頭、背洪子、兼穹拐棗、天藤、還陽藤、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棗、萬壽果、雞爪梨、甜半夜、龍爪、碧久子、金鉤鉤、酸棗、雞爪果、枳棗、轉鈕子、雞腳爪、萬字果、橘扭子、九扭、金約子。為鼠李科植物北枳具、枳具和毛枳具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北枳具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旗面較平坦,直徑-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于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性味】 甘酸,平。
1.《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2.《本草再新》:"味甘酸,性平,無毒。"
【歸經】 1.《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太陰經。"
【功能主治】 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
1.《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2.《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3.《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4.《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脾。"
5.《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于胸中,用此可解!
6.《綱目》:"止嘔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劑。
枳具子的作用:
1.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熏,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枳具子 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棋子丸)
2.治酒色過度,成勞吐血:拐棗四兩,紅甘蔗一根。燉豬心肺服。(《重慶草藥》)
3.治小兒驚風:枳具子果實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手足抽搐:枳具子果五錢,四匹瓦五錢,蛇莓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小兒黃瘦:枳具子果實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北枳具種子含黑麥草堿(perlolyrine),β-咔啉(β-carboline),枳具甙(hovenoside)C、D、G、G’和H,其中枳具甙D和G相應的甙元為酸棗甙元(jujubogenin);果實含多量葡萄糖(glucose),硝酸鉀(nitre)和蘋果酸鉀(potassiummalate);果柄和花序軸均含葡萄糖,果糖(fructose)和蔗糖(sucrose),在花序軸中這三者的含量分別為111.14%、4.74%和12.59%;根皮含歐鼠李堿(frangulanine)和枳積具堿(hovenine)A、B,枳具堿A即去-N-甲基歐鼠李堿(des-N-methylfrangulanine);木質部含枳具酸(hovenic acid)。
果實對家兔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而無任何副作用。
拐棗子是一種中藥,拐棗子為鼠李科喬木植物拐棗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甘、酸,歸心、脾、胃經。
清熱生津:用于熱病心煩,口渴,嘔吐,二便不利等,取本品10―25g,水煎服。
解酒毒:用于飲酒過度,有止渴除煩的功能,取本品20g,濃煎后代茶飲。
醒酒安神:枳具子 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機酸,既能擴充人體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
通利二便:枳具子 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有機鹽、脂類物質,具有促進尿液排泄,加速腸道蠕動等作用,故能通利二便。
祛風通絡止痙:枳具子 中含有大量的鈣和枳具子皂甙,具有中樞抑制作用,能夠抗驚厥,防止手足抽搐痙攣,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麻木之癥。
止渴除煩,補充營養:枳具子 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有機酸、無機鹽、維生素等,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并能給人體補充養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降血壓:近年來研究發現,枳具子 中含有麥草堿、B-咔啉、枳具甙C、D、G、H、鼠李堿等,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和降低血壓等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綠膿桿菌、腸炎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枳具豬肺湯
鮮枳具子 120克,豬心、肺各1具,紅蔗糖30克。枳子洗凈,豬心、肺洗凈并切成小塊;將枳具子 、豬心肺、紅蔗糖共同放入瓦罐中,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慢燉60分鐘后,調入少許精鹽、味精即可食用。本肴具有解渴除煩之功效,可作為酒癆吐血患者的飲食治療
枳具子酒
枳具子 干2枚,低度燒酒500毫升。先將枳具子洗凈,用刀切開,浸人燒酒中,密封,1周后啟封飲用,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本酒具有祛風勝濕的功效,適宜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飲用。
枳具子雞肝
干枳具子 2枚,黃雞肝1具。先將枳具子 杵成細末備用;雞肝洗凈,用刀切十字刀花,盛于盤中,撒上枳具子 末,適量精鹽,入籠中蒸20分鐘取出食用。本肴具有健脾消疳的效果,可用來治療小兒疳積。
枳具子四莓湯
鮮枳具子 4枚,四匹瓦、蛇莓各10克。以上三味用清水洗凈后,共入瓦罐中,加水適量,先以旺火燒沸,改用小火燉20分鐘,濾出湯汁頓服。本湯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肝風內動,手足抽搐,小腹疼痛狗急,頭風等病癥。
枳具粥
【組成】枳具子 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煎枳具子 ,去渣取汁,后入米煮粥。
【用法】空腹食之。
【功用】清熱除煩,解酒毒。適用于損傷后煩熱口渴、二便不利,以及酒醉嘔逆等癥。
枳具燉香鴨
【組成】枳具子 250克,白香鴨肉1千克,植物油1匙,黃酒3匙。
【制法】上料共燉,鴨至酥爛時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用】祛風濕,補虛損。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
枳具湯
【組成】枳具子 500克。
【制法】將枳具子 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煎,取濃汁飲用。
【用法】口渴即少飲之,不分次數。
【功用】益胃生津,止消渴,解酒毒。適用于胃陰不足,口渴欲飲,飲不解渴,消谷善肌的渴病,以及醉酒傷胃。
枳具解酒飲
【組成】枳具子 9克,葛花9克,檸檬汁適量。
【制法】先將枳具子 和葛花分別洗凈,煎熬數滾過濾加檸檬汁煎沸后,再過濾即成。
【用法】酒醉時即服。
【功用】止渴,除煩,解酒,醒脾。適用于傷酒發熱煩渴、不思飲食、嘔逆吐酸。
《得配本草》:"脾胃虛寒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