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氣止痛。用于脘腹脹痛,腸鳴腹瀉,里急后重,兩脅不舒,肝膽疼痛。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大腸經,芳香行散,可升可降。
1、行氣止痛,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2、理氣疏肝,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
本品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其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功,凡脾胃大腸氣滯所致諸證均為常用之品。
木香:功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川木香:功能行氣止痛,用于脘腹脹痛、腸嗚腹瀉、里急后重、兩肋不舒、肝膽疼痛。
綜上所述,木香與川木香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認真區分,還足有顯著差別的。在實際的調劑工作中,應仔細辨別,謹防混用。
方一: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g,余甘子5g,石榴子、西伯利亞紫堇各3g,小豆蔻、蓽茇各2g,另加白糖適量。共研細粉。主治培根木布癥、急腹癥、胃脘刺痛及嘔吐噯氣等。
方二:十三味獅鬣散:川木香8g,余甘子、石榴子、五脈綠絨蒿、矮紫堇、西伯利亞紫堇、胡兀鷲糞、信筒子、唐古特青蘭各3g,蓽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g。共研細粉。主治培根木保癥、血病、膽病、胃病、食積等。
方三:黑草烏、訶子各37.5g,川木香10g,水菖蒲6g,麝香3g。共研細粉。主治蟲病、癘病刺痛、白喉、炭疽、黃水病及麻風病。
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經疏》:肺虛有熱者,慎毋犯之。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臟腑燥熱,胃氣虛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