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拼音讀Lóu Gū,別名:拉拉蛄、土狗,為螻蛄科昆蟲螻蛄或大螻蛄的成蟲全體。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曬干。干燥的蟲體,多已碎斷而少完整。完整者長約3厘米,頭胸部呈茶棕色,雜有黑棕色;復眼黑色而有光澤;翅膜質,多碎落,足亦多折損不全,腹皺縮,淺黃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絨毛,或無毛,質軟,易碎。有特異的腥臭氣。以身干、完整、無雜質及泥土者為佳。螻蛄具有 利水,通便的功效。
【炮制】 揀凈雜質,除去翅足,或焙至黃褐色用。
【性味】 咸,寒。
1.《本經》:"味咸,寒。"
2.《別錄》:"無毒。"
3.《日華子本草》:"冷,有毒。"
【歸經】 入胃、膀胱經。
1.《滇南本草》:"入胃。"
2.《本草求真》:"入腸、胃。"
3.《玉楸藥解》:"入足太陽經。"
【功能主治】 利水,通便。治水腫,石淋,小便不利,瘰疬,癰腫惡瘡。
1.《本經》:"主難產,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
2.《日華子本草》:"治惡瘡,水腫,頭面腫。"
3.朱震亨:"治口瘡。"
4.《綱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鯁。"
5.《玉楸藥解》:"清利濕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1.5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搐鼻。
螻蛄的作用:
1.治水病腫滿喘促,不得眠臥:螻蛄五枚,曬令干,研為末。食前,以暖水調下半錢至一錢,小便通利為效。(《圣惠方》)
2.治面浮水腫:土狗一枚,輕粉一字。共為細末。每用少許,搐鼻中,其黃水盡從鼻中出。(《楊氏家藏方》分水散)
3.治石淋,導水:螻蛄七枚,鹽二兩。同于新瓦上鋪蓋焙干,研末。溫酒調一錢匕服。(《本草圖經》)
4.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錢。(《圣惠方》)
5.治頸項瘰疬: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6.治小兒臍風汁出:甘草(炙,銼)、螻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摻敷臍中。(《圣濟總錄》甘草散)
7.治緊唇:自死螻蛄,灰,敷之。(《千金方》)
8.治齒牙疼痛:土狗一個,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9.水腫。ǜ節M,喘急,不能安臥)。用螻蛄五枚,焙干為末,飯前用開水送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忌鹽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螻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錢,立通。又方:用螻蛄一個、葡萄心七個,搗爛,露一領先,曬干,共研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螻蛄陰干,分頭、腹、尾,焙過收存,治上身水腫,用頭末七個;治身體中部水腫,用腹末七個;治下身水腫,用尾末七個,飯前服,酒送下。
10.大腹水腫。用螻蛄炙熱,每天吃十個。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共研為末。以螻蛄七個,加搗爛的蔥,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個剪作左右兩半。退左側水腫時,即以蟲的左側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藥末二錢,黎明時,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激發調服。三天后,照這種方法服蟲的右側七片。
11.大小便不通。用螻蛄、蜣螂各七個,男取蟲頭,女取蟲身,瓦上焙焦,研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極效。
12.胞衣不下。用歸螻蛄一個,水煎開二十次,灌入即下。
治療水腫:取螻蛄去盡頭、爪、翼,置鍋內以文火焙焦,研成細末。每日2錢,分3次用開水或米湯送服,5~7天為一個療程。臨床試治各種類型水腫17例,多數患者于服藥后1~2小時尿量及次數即開始增加;1天后大便亦由硬變軟或為稀水,次數增多;繼之水腫逐漸消退,輕者2~5天,重者8~15天。治程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
螻蛄機體組織中含15種氨基酸,主要有精氨酸(arginine),胱氨酸(cystine),組氨酸(histidine),賴氨酸(lysine),;撬幔╰au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及微量的亮氨酸 (leucine)等。前腸中有;撬。中腸中含淀粉酶(amylase),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s),如麥芽糖酶(maltase),松三糖酶(melezitase),蔗糖酶(sucrase)及海藻糖酶(trehalase)。尚有β-半乳糖苷(β-galactoside),β-果糖甙(fructoside),胰蛋白酶樣蛋白酶(trypsin-like proteinase),凝乳酶(chymosin,rennin),氨肽酶(aminopeptidase),氨基三肽酶(aminotripeptidase),氨基乙;-L-亮氨酸二肽酶(glycyl-L-leucine dipeptidase)脂酸酶(lipase)等。
螻姑粉混懸液灌胃,對家兔不能證實其利尿作用。
螻蛄長期喂飼,對家兔與小白鼠并未見中毒現象。
氣弱體虛及孕婦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