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別名又叫竹汁、淡竹瀝、竹油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經加熱流出的竹汁。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集藥、食兩用的天然飲品;抵箍绕酱。制法為取鮮竹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無雜持者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潤燥、定驚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清熱化痰:主治痰熱咳嗽,痰黃粘稠;亦可用于痰熱蒙蔽清竅;痰熱中風,舌強偏癱;小兒驚風,四肢抽搐,常配清熱化痰,息風定驚藥。
【制法】 取鮮竹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性狀】 為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者為仕。
【性味】 甘苦,寒。
1.《別錄》:"大寒。"
2.《綱目》:"甘,大寒,無毒。"
3.《藥品化義》:"味甘淡,性涼。"
4.《本草從新》:"甘苦,寒,滑。"
【歸經】 入心、胃經,
1.《藥品化義》:"入肺、胃二經。"
2.《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滑痰,鎮驚利竅。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1.《別錄》:"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綱目》末句下有’消渴勞復’)。"
2.《藥性論》:"治卒中風失音不語。"
3.《本草拾遺》:"久渴心煩。"
4.《綱目》:"治子冒風痙,解射罔毒。"
5.《本草備要》:"消風降火,潤燥行痰,養血益陰,利竅明日。治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癲狂,煩悶消渴,血虛自汗。"
6.《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熱除煩,治牙痛,明眼目。"
竹瀝的作用:
1.治中風口噤不知人:淡竹瀝一升服。(《千金方》)
2.治風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瀝湯)
3.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瀝恣飲數日愈。(《肘后方》)
4.治產后身或強直,口噤面青,手足強反張:飲竹瀝一、二升。(《梅師集驗方》)
5.主妊娠恒若煩悶,此名子煩: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合竹瀝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時時服竹瀝。(《梅師集驗方》竹瀝湯)
6.治小兒驚風天吊,四肢抽搐:竹瀝一盞,加生姜汁三匙,膽星末五分,牛黃二厘調服。(《全幼心鑒》)
7.治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8.治乙腦、流腦高熱,嘔吐:竹瀝代茶飲。(江西《中草藥學》)
9.治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廣利方》)
10.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涕粘:淡竹瀝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11.治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檗、黃丹,敷之。(《全幼心鑒》)
12.治小兒赤目:淡竹瀝點之,或入人乳。(《古今錄驗方》)
13.治小兒重舌:竹瀝漬黃檗,時時點之。(《簡便單方》)
竹瀝配伍:
1、竹瀝配生姜汁:竹瀝性寒滑利,宜于痰熱之證,能清心、肺、胃三經之火而滌痰利竅,定驚通絡,單用即能取效。但竹瀝亦有傷胃滑腸之弊。臨床常和生姜汁相須為用。生姜汁能消痰利竅,《丹溪心法》謂:“竹瀝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經絡”,生姜汁溫中益胃之功亦可減竹瀝寒胃滑腸之弊。
2、竹瀝配半夏:半夏能燥濕化痰,竹瀝能清熱滑痰,可用于肺熱痰壅、熱痰黏稠之證;竹瀝能轉半夏溫熱之性而為寒涼,而半夏可減弱竹瀝寒涼之性,對寒熱錯雜之咳嗽、痰滯諸證,均可應用。
3、竹瀝配瓜蔞:瓜萎清肺化痰,利氣寬胸,竹瀝能清熱化痰,配伍可清肺除熱、化痰止咳。
4、配肉桂、附子:附子、肉桂,皆為辛熱之品,具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通經脈之效,用治陽虛之危重證,能溫一身之陽,且善溫脾陽;竹瀝功專清熱化痰,視寒痰濕痰為禁忌。但三藥合用,以其桂、附之辛熱之性,可轉竹瀝之禁忌為適宜。
5、配膽南星:膽南星有清熱化痰、熄風定驚之效,適用于痰熱驚風抽搐及中風、癲狂諸證;二藥配伍,可用治痰涎壅盛、上蒙清竅致卒然昏倒、人事不省證。
淡竹等鮮竹瀝水溶性部分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蛋氨酸(methionine),絲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等十三種氨基酸;早竹等竹瀝中尚含胱氨酸(acet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水楊酸(salicylic acid)等。
1.鎮咳作用:慈竹瀝30ml/kg、5ml/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氨水刺激半數有效致咳噴霧時間(EDT50),分別為對照組的226%、186%,作用強于同劑量的淡竹瀝。
2.祛痰作用:氣管酚紅法證實小鼠灌胃5ml/kg、15ml/kg。30ml/kg慈竹瀝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劑量范圍內,量效關系不明顯。
3.平喘作用:慈竹瀝10ml/kg灌胃,每日2次,連續3天能明顯降低0.5%磷酸組胺噴霧所致的豚鼠Ⅳ級哮喘發生率,延長哮喘潛伏期,作用強于淡竹瀝。
4.對小鼠小腸運動的影響:慈竹瀝5ml/kg、15ml/kg、30ml/kg灌胃,有促進小鼠小腸運動的作用,高劑量組差異有顯著性。
5.毒性:慈竹瀝以2倍濃縮液灌胃,每次50ml/kg,24小時內給藥4次(總計給藥量為400ml/kg),小鼠無異常反應。
【用法用量】 內服:沖服,1~2兩;入丸劑或熬膏。
天麻竹瀝粥
原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瀝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天麻放在清水中浸軟,然后全切成薄片,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煮粳米粥,調入竹瀝、白糖即食。
藥膳功效:本粥具有平肝息風、清熱化痰的功效。
竹瀝湯
【處方】 茯苓18克 竹瀝200毫升
【功能主治】 治子煩。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合竹瀝煎取400毫升,分三服。不愈重作。
【摘錄】 《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師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竹瀝湯
【處方】 淡竹瀝30毫升 石膏48克 芍藥 白術 梔子仁 人參各9克 知母 茯神 赤石脂 紫菀各6克 生地黃汁30毫升
【制法】 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心經實熱,夢中喜笑,驚悸恐懼不安。
【用法用量】 用水900毫升,煮后十味,取300毫升,去滓;下竹瀝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竹瀝湯
【處方】 竹瀝400毫升 川大黃15克 黃連15克 苦參15克 黃芩15克 梔子仁15克 石灰15克 木蘭皮15克 黃柏15克
【制法】 上九味,除竹瀝外,細銼。
【功能主治】 治發背腫痛。
【用法用量】 用水1升,入竹瀝,煮藥至600毫升,去滓,蘸藥汁洗患處,日十余次。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1、在食用竹瀝期間,忌煙、酒和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2、竹瀝水可用于腦卒中。它是由竹瀝加入少量白礬制成的方劑,主治咳嗽痰多、驚癇癲狂、氣喘胸悶,以及小兒痰熱驚風等癥。雖然主要成分都是竹瀝,都有清熱化痰的功效,但竹瀝水主要用于神經精神疾病,如腦卒中、癲癇,以及某些精神疾病,如由于痰熱而致中風痰迷口噤、驚癇癲狂等。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病人可同時伴咳嗽痰喘,但不是主癥。一般成人一次服15―30毫升,一日2次。竹瀝水使用前需嚴格辨證,有時需遵醫囑與其他藥合用。
3、以下患者不適合食用竹瀝:風寒咳嗽者、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
4、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
寒嗽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佟毒V目》:"姜汁為之使。"
、凇侗静萁浭琛罚"寒痰濕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邸侗静輦湟罚"寒胃滑腸,有寒濕者勿服。"